第二十章 中國市場生意經
“可以設想,開店再多也不夠的時代,將會來到擁有3億人口的中國太平洋沿岸地區!在21世紀裏,這個時代將變成現實!”和田一夫的中國戰略是:2000年前,在中國沿海城市建立1000到1500個超級市場,在全國範圍內建立3000家以上的漢堡快餐店。他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更堅定了對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前途的信念。他與鄧樸方約定,改造好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讓鄧小平“九七”到香港看一看。
和田一夫說
有形的金錢物質,隻不過是財寶的一部分。在宇宙之間,最大的財寶是幸福的分享。
許多人其實都很努力,為什麼這些人卻沒有在財富及幸福方麵取得收獲呢?
這就是大家不得不注意的問題了。
沒有善意作出發點,沒有信念、毅力和努力,成功的機會便很小。即使成功地取得財富,卻不一定可以享受內心的幸福愉快。
和田一夫在香港的居所讀到了一本很有趣的書,他禁不住眉飛色舞,以手擊案,連叫:“有趣!太有意思了!”
這本有意思的書,名為《二○○○年》,它的作者是寫過《百萬噸TNT聚變》的約翰·奈斯匹茲。由日本人木村尚三郎監譯,日本經濟新聞社出版的。
此書主要是闡述、預言2000年的前景,其內容屬於“近未來學”。
和田一夫之所以對它大感興趣,是因為奈斯匹茲對2000年亞洲前景的觀點,竟與和田一夫的想法不謀而合。東洋人與西洋人竟心有靈犀,不點自通,自然令人驚喜不置!
奈斯匹茲對90年代世界經濟的觀點是:90年代的世界經濟充滿活力,特別是亞洲各國的經濟將取得驚人的發展。因此,他預測,亞洲人才是90年代的消費者。
得出此一論點,是基於對以下翔實材料的分析。他說,業已成為經濟大國的日本,正從出口為主型經濟,轉向消費為主型經濟,其它亞洲國家也將沿著日本的足跡邁步前進。
韓國的經濟增長率已超過19%,1988年的國民平均收入,從原來的2861美元增長到3728美元,竟提高30%!估計1989年的國民收入將達到5000美元。
而台灣的人均收入已超過了6000美元。
像日本、韓國、台灣那樣的經濟發展、國民收入劇增以及消費熱,也將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發生。
亞洲經濟發展的奇跡將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地區,隨著工資的提高,消費人口也將激增。
奈斯匹茲接著指出:這不僅對亞洲的企業主,即便對北美和歐洲的企業主來說,也是個大好機會。
和田一夫立刻喜不自禁在書上加注道:如果用我的話來說,其實對亞洲流通業的八佰伴公司來說也是個絕佳時機!
極為巧合的是,和田一夫所瞄準的市場,和他早年所做的環太平洋構想,正是奈斯匹茲預測將會出現消費熱的太平洋沿岸各國。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關於21世紀的中國,奈斯匹茲在書中設有專章,題為《中國的新世紀》,其觀點和田一夫也深為讚同。
奈斯匹茲說:“不管存在什麼問題(雖然很多),但中國的經濟會迅速發展,這一點已成共識。
“統籌長期戰略委員會說,1989年中國經濟規模僅為日本的一半、蘇聯的1/3,至2010年也許會超過上述兩國。
“該委員會把中國的年增長率統計為5%,根據該項統計所作出的推測自然保守。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正以10%的年增長率迅速發展。”
對於90年代初期,海外人士普遍擔憂的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奈斯匹茲也做了樂觀的推測。
“全世界正向著民主化方向變動,中國也會順應這一潮流。長時間的過渡過程已經結束。中國不可能後退,也不可能一直停在原地止步不前。偉大的巨人已被解放。”
奈斯匹茲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如此推斷:
“(中國)將來的利益,基本上要通過與香港的合作才能獲得。中國一旦穩定,將再次起步前進,同台灣的關係也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已經起步了的中國經濟,一定會在香港、台灣的合力推動下,取得驚人的發展。”
這段話在和田一夫看來,尤其心有戚戚!可謂“深有同感!”“正合吾意!”
和田一夫把總部遷到香港,就是考慮到1997年後的變動——香港歸還中國後,八佰伴集團將成為中國企業。他亦相信奈斯匹茲的觀點,“將來的利益要通過與香港的合作才能獲得”。
和田一夫堅信,中國與香港的合作將會更密切。這些預言已被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1995年,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已全線貫通。
和田一夫也對中國的未來作過勾劃,他亦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發展,將會走與日本相似的道路,將發生消費熱……
真正是不謀而合!和田一夫與奈斯匹茲實在是思想一致,聲氣相通。自書中覓得“同誌”!和田一夫高興之情難以名狀,沉浸在閱讀之樂中。
和田一夫覺得,“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緣份——與奈斯匹茲,與中國。從奈斯匹茲的見解中得到了極大的精神支持,鬥誌更加昂揚了!”
和田一夫是以精通流通業發展規律的商場老將眼光,看準了中國市場這塊“肥肉”的。
中國有12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相當於12個日本。而且12億人口中大部分還沒有日本人所擁有的那些商品。作為一個市場,其前景的遠大,幾乎無法估量!
而和田一夫原來的八佰伴總部所在的熱海市,人口僅僅5萬。就為了這區區5萬的消費者,熱海市的超級市場之類的商店就已鱗次櫛比!
中國僅在沿海城市的人口就有3億人之多,且不說全國的12億。僅這3億多,在日本人眼中,就已是個驚人的數字!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也有驚人的增長。從各種撲麵而來的信息中,都可感受到經濟大步發展時代那種特有的熱烈氣氛。
比如說麥當勞公司的例子吧。麥當勞公司於1990年派員從香港到深圳開了一家快餐店,僅1年多時間,營業額便直線上升。
過去,在麥當勞下屬分店中,莫斯科分店的營業額最高,但最近,和田一夫從報上得知,深圳快餐店的營業額已超過了莫斯科分店。
由此想到俄羅斯。他覺得,前蘇聯的經濟在當時(90年代初)可謂危機四伏。連糧食都相當匱乏的國家談何穩定呢?
因為八佰伴在海外的1萬名員工中,中國血統的員工就占了8000人,有80%了。其中有華裔新加坡人、香港人等等。八佰伴的消費者中也有80%的顧客是華裔居民,和田一夫對中國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