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致富定律昭春秋(2 / 3)

這一切都源自於和田一夫堅定的自信和執著的信念。他常對職員說:“有信心,人就會變得力量無窮。”

對於一個有信心,有信念的人來說,世間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艱難險阻!成功,不會令人永遠滿足,失敗也不會令人停頓止步。正確對待失敗,失敗就會成為成功的基礎。

和田一夫就是一個麵對逆境有非凡定力,而在跌倒之後能迅速爬起的不畏失敗的人。

早年,八佰伴在國內,雖竭力擴充影響,開設店鋪,但實力究竟不及大榮和伊藤羊華堂等大公司,未能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發展成日本流通業的最大集團,在東京等全國一流大城市發展事業。

這幾乎成了和田一夫的終生憾事。這一結局,其實有基礎、資金等多方麵的原因的,為人力所難及。但和田一夫卻從不將責任推倭於客觀原因。

他積極從這一不順利中尋找主觀的因素,即使在聲名顯赫之後,亦不諱言自己的遺憾與責任,他說:

“可以說八佰伴也遇上了好機會,但很遺憾,因為動手遲了,加上我能力不夠,沒能抓住機會。”

這番檢討,並非隻是做個“謙虛”的高姿態,而是發自肺腑的反省和思索。這番過謙的攬過,使他從中汲取了極有益的營養。

後來,在新加坡、在香港、在馬來西亞……在一個個經濟振興發展的東南亞國家,他都成功地運用了這一經驗,再未錯失良機,從而取得了一個個的輝煌成功!使八佰伴的規模在這幾年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善於學習勇於創新

和田一夫醉心於讀書。這項得益於他少年時代的愛好,成為他一生中善於學習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通過讀書,他與古人先哲對話,也與成就卓著的外國同行結成精神上的朋友與同誌,切磋技藝,交流心得。從良師益友處,大膽“拿來”良方妙計,真正是獲益良深!從這座書籍的富礦中開掘出了無盡的寶藏!

他把他精心研讀的國際商界的傑出人物,酒店業大王希爾頓,連鎖商店業大王貝尼,鋼鐵大王卡耐基以及百貨業大王華納梅格放到一起,悉心揣摸他們的生平、創業經曆及思想行為,得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和田一夫發現,他們起碼有5個共同點:

第一,他們都是出身貧窮,受教育不多,全憑堅定的信心建立起事業與財富。

第二,這幾位成功的企業家,一生坎坷,受挫折和失敗的打擊,卻沒有在人海中沉淪。他們克服了重大的困難,把握住成功的條件。

第三,在一生之中,一直擁有可信賴的朋友和合夥人。遇有困難,很多人出麵幫助他們解圍;即使遭遇災難,他們始終不會孤立。

第四,有堅定的信仰,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比一般信徒信得更徹底,而且還把信仰精神擴大到做人和事業上。

第五,不會獨占財富。這一點最重要。當事業成功,財富億萬時,這些人都能把賺到的錢回饋到社會裏去,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成就。

和田一夫自此得出結論,希爾頓、卡耐基、貝尼、華納梅格,還有他——和田一夫,他們以自身的奮鬥經曆都證明了這麼一個真理:隻要具備了這5個條件,通過不懈的努力,人的夢想會成為現實,從零可以變成億萬!

和田一夫的善於學習,不但表現在他善於從書本上學習知識,還表現在他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師法萬物,納百川而成大海。

他細心觀察所處的世界,向周圍的人學習。

最有代表性的是他遷居香港後,與華人財閥的交往及對華人經商手法的學習與揚棄。

和田一夫成為香港居民之後,不像一般的日本人那樣孤傲清高,而是與華人相處融洽。他覺得與這些優秀人物的接觸,令他心胸開闊,眼界不凡。他將此列為居港的功德,其實,倒不如說是他善於學習的結果。

對華人企業“大企業的組織,中小企業的決策”的迅捷決策方式,他深為讚賞,並身體力行,成為加快決策進程的一大法寶。

當然他也審慎地運用自己的觀察與認識,不迷信、不盲從,采用科學的“揚棄”。他覺得華人企業的弱點是不注重培養人才,應用日本式的管理方式來彌補缺陷。

他向青年人學習。他成立項目小組,與30歲以下的青年人一起討論問題。

和田一夫還曾舉辦新潮青年葡萄酒會,以“假如你當經理的話,將會做些什麼”為題,請青年隨便座談,從中了解青年人。他說“學到了不少東西”。

他覺得,與青年對話,了解青年人特有的敏銳感覺和需要,決非苦差,而是“一種愉快的學習”。

和田一夫還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優秀青年一道,學習電腦知識、管理知識,並率先實行周三休假日……事事走在前麵。就這樣,和田一夫不斷學習一切經驗,溶入自己的體會,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且一幹到底!

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極地儲存知識,而是為了應用,為了創新!有遠大理想和決斷力的和田一夫,精力充沛,有豐富的想象力,其不安份的血質使他具備了開拓型企業家的一切素質,“勇於創新”便是他的突出特點。

他總結說,自己是屬於“熟慮斷行型”的人,下決心前,要經過深思熟慮,反複冥思苦想,但決心一旦下定,便即刻付諸實施,絕不反複動搖!

正因為有了和田一夫這麼一位胸懷大誌,勇於創新的領袖,八佰伴才會從熱海市的一個小雜貨鋪,發展成為今日環太平洋的國際企業集團!

這其中的每一步發展,每一個台階,點點滴滴,無一不滲透著和田一夫的心血與勇氣,“熟思斷行型”的思慮與決斷。

訪美超市後的改革;靜岡縣內、伊豆半島的開設店鋪,國內發展;困境求變的巴西開店;極具勇氣的赴新加坡發展;乘勝追擊的環太平洋構想的提出;以及最具挑戰性的功成名就後的“花甲變法”——蛇年蛻變;令輿論嘩然的總部遷港;華彩樂章——中國開店……

和田一夫的創業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的創新史!他以勇於創新的精神,劈波斬浪的勇氣,開創了一部個人與企業的輝煌曆史。

即使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也無法否認英雄與時勢的相得益彰!不錯,英雄離不開時勢,但時勢同樣不能缺少英雄!英雄是熠熠生輝的曆史中的點睛之筆,如果法蘭西沒有拿破侖,中國沒有毛澤東、鄧小平,曆史無疑將大為遜色,失去流光溢彩的輝澤!

同樣,八佰伴可以沒有和田一夫,但沒有和田一夫的八佰伴的曆史就將改寫,沒有和田一夫創新的勇氣、設想與謀略,八佰伴即便存在,也不會是現在這個聲名赫赫、成就輝煌的八佰伴!

富於創新精神的和田一夫,熱愛工作。因為他的創新精神,工作在他眼中變成了一種藝術創造。

他像藝術家、體育運動員那樣,不斷地向自己提出挑戰,追求著更高的境界,希望超越自己,超越前人。

和田一夫像切日本人一樣,喜愛相樸,他最鍾愛的相撲手千代富士,在成為了橫綱之後仍不滿足,又向連勝紀錄發出挑戰。和田一夫為他喝彩!他覺得,橫綱千代富士就是他的榜樣。

和田一夫像這位相撲手一樣,不斷挑戰著新的目標。

他的“蛇年蛻變”的計劃,就是這麼一個挑戰的例證。

他在1989年迎來了花甲之際想到:如果60歲便無所事事,一味袖手旁觀,隻有等死。要成長,隻能蛻去舊皮,促長新皮。

於是在1989年的一年裏,和田一夫都在不斷思考:作為八佰伴的總裁,應該怎樣生活?在一遍一遍地閱讀穀口雅春先生的《生命之真諦》與每天清晨靜心修煉的“神想觀”與國際形勢學習中,終於誕生了組建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的設想。

這一設想的初衷,是將八佰伴改辦成新型商業集團。但八佰伴集團此時在海外有23家商店,以“日本”命名顯然不合適。雖然集團的中心在日本,但日本的組織隻應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應該稱為國際流通集團。

由這一“蛻變”為題,又引申想到將此國際流通集團的總部遷往國際化的大都市——香港,這便是總部遷港設想的雛形了。

和田一夫的創新性想法便在這富於創造性樂趣的工作中屢屢萌發,不斷把企業推上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