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致富定律昭春秋(1 / 3)

第二十三章 致富定律昭春秋

和田一夫,堪稱世界商業企業的奇才。他屢屢創造轟動世界的奇跡。他,白手起家,從零起步,成為今天橫跨16個國家,擁有400多家店鋪的億萬富翁。由夢想變成現實,從零到億萬,和田一夫歸結了他的三條樸素並且人人可為的致富定律。和田一夫詳盡地闡述了隻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任何人的財產都有機會有可能從零變成億萬!

和田一夫說

我不要貧窮,我也對失敗和挫折表示憤怒。我的人生目的,是要透過大家的力量,為大家爭取財富和戰勝挫折共同努力。就憑這些堅定信心,我把一間水果店,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大企業。

和田一夫是成功的,他堪稱企業界的奇才!他從事的是與民眾日常生活、衣食相關涉的百貨流通業。這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瑣碎生意行當,他卻屢如世界最當紅的球星、歌星、影視明星一般引來如潮人流,成為輿論的焦點,製造出轟動效應。

剛剛過去的1995年歲末,和田一夫在上海開外國人投資零售業先河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在和大鼓隊的鼓聲中,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典禮。

成千上萬的浦東和浦西趕來的市民等候著開門,周圍的張楊路和浦東南路霎時人流如潮。報紙形容說,“人氣十足的景象仿佛浦東在過自己的節日。”

這座世界最大的商廈首日的客流量竟超過百萬人次!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全部居民!人滿為患,店內的87部自動電梯幾乎被超員的“負荷”累垮,保安人員忙得滿頭是汗,有關方麵不得不呼籲顧客的文明意識!

因無市井氣的新區浦東,曾被偏愛浦西的老上海貶低為“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連日來人煙輻輳,老居民使用了“從來沒有……”這樣的句式來表達喜悅之情,一位老太太說:“從來沒看到浦東這樣熱鬧,能搬來這裏住也不錯。”

這一人文景觀”的製造者便是和田一夫!

日本經濟評論家鹽澤茂先生在著作《日本企業的國際市場策略》中記述了八佰伴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開業的盛況。

吉隆坡是個人口100萬的城市。但吉隆坡八佰伴自開張以來,每天都像在舉行盛大的博覽會,客似雲來的盛況始終保持著。

平時一天的客人數量是5萬,星期日或公眾假期時常會接近20萬之多!鹽澤茂驚呼吉隆坡的業務,“創下了百貨企業一個空前的記錄!”

鹽澤茂尚不知道新世紀商廈首日客流已逾百萬人次,而平時客流均保持20—30萬人次。

創下這一奇觀的,仍是八佰伴國際集團總裁和田一夫先生。

同樣的盛況出現在新加坡,出現在曼穀,出現在70年代初的巴西聖保羅,出現在60年代中期的日本伊豆半島……出現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和國家,但同樣叫做“八佰伴”的商店內。

製造這些空前盛況和盛世奇觀的都是這位名叫和田一夫的笑容可掬的日本商人!

藉著這些非凡的業績,出凡入聖的經商技巧與忠實嚴謹的務實作風,和田一夫在20多年的時間裏,把八佰伴從熱海市一間沒有規模的小雜貨店擴展成今日的國際集團。

和田一夫幾乎白手起家,從零起步,成為了今天的億萬富翁,創造了一個從零到億萬的奇跡,被人稱之為“八佰伴奇跡”。

和田一夫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從熱海市擴展到伊豆半島,又從日本走向世界,實現了他“環太平洋構想”的宏願,八佰伴邁入了國際大型企業的行列,和田一夫也成長為國際商業中成就輝煌的領導者。

和田一夫究竟憑什麼經營謀略,排除萬難把家業發揚光大,令美夢成真,實現了這一“八佰伴奇跡”?

讓我們來看看從零到億萬的致富定律。

執著的信念

和田一夫從外表來看,無疑與你我一樣是個平凡的人。若了解他日常所作的瑣碎的工作,更會覺得他隻是個極平凡的商人,但和田一夫自有其超乎常人的不平凡之處。

這就是被他稱之為“信念”的意誌力。

和田一夫極其相信一信念”的力量。曾有年輕人請教他:“現實中,總是有人窮,有人富,到底是什麼在左右人們的命運呢?”

隻見和田一夫收斂起和藹的笑容,神情漸漸凝重起來,他鄭重其事地答道:

“這個問題,各人有各人的見解。憑我半世紀的人生經曆,我覺得我有資格回答它。我的答案是‘信念在左右一個人一生的成敗。’”

和田一夫是這樣解釋他所稱的“信念”的:“信念,是一種武器,藏在心裏,形成超啟然的力量,能幫助你持續不斷地向上攀向前走。”

和田一夫認為,他的堅定的自信心,令他能夠把握一個又一個大好機會,成為別人眼中永遠鴻運當頭的幸運者。

而這堅強的自信,正來自於執著的信念。“沒有信念支持的人,沒有自信,不能堅定意誌,所以一事無成,失敗而又痛苦地過一生。”

和田一夫覺得,他的親身經曆,可以證明這樣一個真理:任何人都擁有著追求幸福和財富的權利,隻要他擁有了執著的信念,堅定的信心,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富翁。

美國汽車工業大王亨利·福特曾說:

“我從無限的宇宙中找到了寶藏,這是我成功的主要原因。”

這無限的寶藏是什麼呢?和田一夫以自己的經驗極為肯定地回答:信念就是無限的寶藏。”

和田一夫毫不懷疑,他曲折坎坷的成功之路,酸甜苦辣盡嚐的人生經曆,有充足的論據來說明信念的實存力量。

和田一夫來香港後結交的好友,香港經濟界的領袖人物李嘉誠在總結他的生存哲學時說: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隻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成功,什麼叫做真正的幸福。”

有著今日輝煌的、幸運的和田一夫又何嚐不是自逆境、挫折、失敗的沼澤險灘中跋涉過來,備嚐了人生沉浮、波穀浪尖起伏的大喜大悲,堅強地品嚐、吞咽了屬於自己的哀怒、悲傷,才擁有成功的豔麗美景?

且不說1950年熱海那場大火,把和田一夫的全部家當毀於一炬,從原來薄有資產的小業主陷入了赤貧境地,連“家徒四壁”都夠不上了。這場大火不但毀掉了全家的經濟來源,還毀掉和田一夫寄托著希望的前程。隻給了他一份白手起家,從零開始的“美名”。

也不說他終生刻骨銘心的“外交官”理想的夭折,思想的誤入歧途與學業的受挫,這都在熱血沸騰的少年和田一夫心中刻下了縷縷失意的傷痕,令善感多思的少年初識人間的愁滋味。

以至於功成名就的和田一夫憶及當年,仍百感交集:“思想的挫折,大火災的打擊,對我來說,是一層又一層的苦難。”

隻說那一場收購花菱的風險吧。1973年,沒有經過慎重的考慮,就出於善意答應了靜岡縣縣長的請求,把名叫花菱的大型百貨店收購了下來。

結果耗費了巨資,卻無法盈利,連償還貸款都成了問題,隻有挪借其它八佰伴賺到的錢來貼補,使八佰伴處於負債的狀態,一度令和田一夫愁眉不展,坐立不安。

眼看著當年沒有在大火中倒下的八佰伴,正在順利發展,在附近地區連開連鎖店的時節,將被這間收購來的“花菱”拖垮,陷於滅頂之災。和田一夫雖痛海頓足,嗟歎“這是平生最大的過失!”但他並不象一些悲觀退縮的人那樣無所作為,自歎倒黴,然後躺倒不幹,從此失敗潦倒。

和田一夫信心堅定,在困難麵前,從不退縮,隻一心一意尋找突破口,找挽救八佰伴的生路。

終於蒼天不負苦心人,機會被他找到了。他以獨到的目光收購了倒閉的保齡球館,開設中小型購物中心,以此來貼補“花菱”,成功地覓到了生路。

事後,連他自己都不無後怕:“要不是憑不肯屈服的信心,……八佰伴可能早就垮掉了!”

再比如說,在八佰伴實行海外戰略之前,和田一夫在國內遭遇困境時,在提出去巴西開店時受到非議與反對,在巴西國內能源危機造成的八佰伴倒閉的絕境前,那一次,不是和田一夫憑著驚人的意誌力,過人的沉勇和謀略,力挽狂瀾,頂住濁風惡浪,撐住了八佰伴的一片天空?

不可想象,如果沒有和田一夫這樣有勇有謀的舵手,八佰伴這艘航船能否在波濤起伏的商海中劈波斬浪,迅猛航行,且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