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章:中國第一位領導研製衛星的科學家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8年5月,毛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時隔40年後的當今時代,我國的衛星事業已走向世界的先進行列。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在40多年前我國研製衛星的科學家,他們為我國的衛星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趙九章就是被人們稱為中國第一位研製衛星的功臣。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當時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研製人造衛星的”518”領導小組,趙九章出任副組長。同時趙九章還不失時機地組織科研人員開展對磁場物理空間技術預先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我國後來人造衛星的研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67年1月,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隨之中科院成立衛星設計院,趙九章出任院長。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的研製工作正式啟動。
“東方紅1號”衛星本體的研製方案是在衛星設計院總設計師錢驥主持下製定的。在技術上,這顆中國衛星比蘇聯和美國第一顆衛星都要先進一些。因為蘇聯衛星的呼叫與遙測信號用的是電報碼,而”東方紅1號”衛星用的是電子振蕩模擬的”東方紅”音樂。這種連續的、常人聽得懂的識別信號在技術上是超世界,先進的。
衛星送上天後,運行軌道的設計和計算觀測是衛星工程的關鍵之一。對此,趙九章精心組織專家列出衛星的軌道方程,並用兩台計算機連續幹了三個月,廢寢忘食,終於把衛星的運行軌道給計算出來了,對衛星的測控如何進行呢?趙九章采納了電子專家陳芳允、光學專家王大珩等的方案,在衛星進入軌道段及再次進入我國上空時,利用設在全國各地的大型觀測站,采用多種手段同時進行觀測。最後終於攻克了”衛星測軌”的難題。
“東方紅一號”是一個直徑1.7米的十二麵體,重量173公斤。衛星上裝有望遠鏡、照像機、雷達等多種先進儀器。其中一部音樂發生器,插送著《東方紅》樂曲,地麵上的普通收音機都可以收聽到。
1970年4月24日,北京時間21時35分”東方紅1號”衛星騰空而起,並準確入軌。15分鍾後,就傳回了”東方紅”的樂曲聲。
趙九章,生於1907年,浙江吳興(今湖州)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1938年獲德國柏林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建國後曾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係主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在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和高空物理學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十年代把數學、物理學和流體力學的基礎原理方法引到大氣科學研究之中,作出顯著成績。五十年代負責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功地研製了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建議並指導畫出我國第一張”北半球氣象圖”,和顧震潮先生一起在我國最早開展雲霧物理的研究,並首次指導了人工降雨的實驗。
在我國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曆史不能忘記,人民不能忘記,祖國不能忘記,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北京時間)在趙九章的領導下,我國自製”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的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這標誌著中國的航天技術已跨進了一個新時期,這也是中國在世界上第四個掌握”一簡明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中國也是在世界上第五個掌握通信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這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