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疇:中國第一個發現世界第一大峽穀的科學家(1 / 2)

楊逸疇:中國第一個發現世界第一大峽穀的科學家

“我國科學家楊逸疇在西藏發現雅魯藏布江下遊大拐彎峽穀是世界上第一長、第一深、海拔最高的大峽穀”新華社1994年4月17日的電波將這條重要消息傳向全世界,立即引起轟動。

新中國培育的第一代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學家楊逸疇、中科院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植物學家李勃力,他們用自己的學識,用自己的血汗,曆盡千難萬險,以獻身科學的精神,考察了雅魯藏布江下遊大拐彎峽穀,拿出了無可置疑的數據和第一手資料,記實了大峽穀在多方麵屬”世界第一”的地位,經國際上有關科學的複核審定,得到確認,改寫了世界地理教科書中有關大峽穀的記述內容。

大峽穀平均深度為5000米左右,最深達5382米,比以前公認的世界最深的秘魯科爾大峽穀還深2000多米,為世界第一。

大峽穀穀長496公裏,比以前公認為世界最長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還長56公裏,為世界第一。

大峽穀位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高度達3000米以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峽穀的平均海拔高度能與之匹敵,為世界第一。

大峽穀是我國山地垂直自然帶最完整的地方,冰川與雨林同居,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四季美景,諸多奇觀,都濃縮於大峽穀之中,論其景色的多樣性,確屬世界第一。

大峽穀集中了西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二。達3000餘種,大型真菌達400餘種,哺乳動物近60種,昆蟲1500餘種,高原大峽穀物種如此之多,為世界第一。

大峽穀中最險峻、最核心的地段,是從白馬狗熊往下,長約近百公裏的河段,為大峽穀腹地,至今仍無人能走通,這也為世界第一。

如何發現了世界第一大的峽穀呢?還得從頭說起。楊逸疇195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係,學的是地貌專業,他對祖國千姿百態的地貌,真可謂達到”酷愛”程度。50年代末,他來到青藏高原,從25歲到52歲這段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裏,他先後18次踏上青藏高原。1973年和1983年他先後6次踏進大峽穀探險考察,探險時間長達8年之久。

1994年3月,楊逸疇、高登義、李勃生三位科學家應邀到台灣作學術交流,他們講述對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穀的探險考察,台灣同行聽後十分高興,同時提醒到,美國科學家在西藏旅遊時曾偷拍過幾張大峽穀的照片,認為大峽穀可能不亞於科羅拉多大峽穀,隻是沒有佐證,才不敢貿然下結論。

無獨有偶,楊逸疇回到北京後,見到新華社長篇報導科學探險的記者張繼民,他以職業的敏感提醒楊逸疇,要趕快對大峽穀進行考察論證!要緊緊把握住大拐彎峽穀是世界第一的首發權。已經到口的飯,不能讓外國人搶吞下去,這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巨大榮譽和尊嚴呀!一語中破。楊逸疇立即認識到問題的重要和迫切,馬上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數據和資料,對雅魯藏布江下遊大拐彎峽穀為”世界第一”,進行了仔細的論證和確認,他調來1.5萬倍航測地形圖,航空像片和衛星影像圖進行分析和測量,結果表明:雅魯藏布江下遊大拐彎峽穀平均深度為5000米左右,最深達5382米,大峽穀由派區到巴昔卡,全長496公裏,因此,證明大峽穀實實在在地成了世界上最長、最深,海拔位置最高的大峽穀。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創造這轟動世界成績的人們,在科學探險之路的攀登上,付出了多麼艱辛的勞動啊!

1973年,我國經濟本來就落後,又被”文化大革命”搞得幾年是山窮水盡了。但是科學家,這些癡心不改矢誌不渝的學子們,依然在坎坷的征途上艱難地前行。秋天,中國科學院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下遊進行了考察,他雇了民工和向導。楊逸疇、高登義、李勃生他們麵對高峽飛峙、林莽蔥鬱、江濤洶湧,看到雄偉壯麗的山河,高興極了。一天他正在學科深入考察研究時,突然從岩石堆中鑽出一隻碩大的狗熊,向他們凶猛地撲來。藏族向導為避免意外,舉槍射擊,狗熊中彈未倒,變得更加凶猛,向導連發兩槍,狗熊才轟然倒下。這狗熊長達2米,重300多公斤,若不是藏民幫助,措施果斷,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