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1 / 2)

詹天佑: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

對於工業來說,煤是糧食,石油是血液,鐵路是大動脈。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把煤炭、石油和鐵路放到何等重要地位。

中國最初的鐵路是依靠外國建築的。直到1909年9月24日,由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通車,中國才有了一條完全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鐵路。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總工程師就是詹天佑,他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第一位鐵路專家。

為了紀念詹天佑的功績,在崇山峻嶺的青龍橋火車站,為他豎立了一座銅像。

詹天佑,1861年生於廣東省南海縣。父親詹興洪經營茶葉,在廣州做生意。後來,因外國侵略者侵入中國而破產,到南海縣種田為生。詹天佑7歲入私塾,12歲考入清政府官費學校讀書。他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都不感興趣,卻喜歡收集機器零件,或用黃泥做成各種機器模型玩,有時偷偷地把家裏鍾的零件拆下來再裝上,從中尋求些機械原理。1872年,他做為中國第一批官費留學生,赴美學習。

在美國學習期間,他深切感到,由於祖國的貧窮落後,國際地位低下,中國人在國外多受歧視。他多麼渴望祖國強大起來呀。詹天佑懷著一顆民族自尊心和自強感,立誌刻苦學習和鑽研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決心為改變祖國的落後麵貌貢獻力量。1881年,21歲的詹天佑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畢業論文是《碼頭起重機的研究》,他獲學士學位。同年回國,結束了9年的留學生活。

腐敗無能、崇洋媚外的清朝統治者李鴻章,摧殘人才,竟把在美國學習土木工程的高材生詹天佑派到福州船政局學習海船駕駛。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詹天佑勇敢地參加了福建水師戰鬥。他目睹外國侵略者的猙獰麵目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進一步的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在馬尾海戰中,他和戰友在五艘敵艦包圍下,沉著應戰,殺出重圍,在海上同敵艦激戰五個多小時,在揚武艦中水需下沉時,他奮不顧身,從水中救起多人。1888年,詹天佑得到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北上天津,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從此,他走上了獻身鐵路事業的生涯,其夙願才得以實現。

那時候,清政府打著”求富”的旗號開始注意修鐵路。可是,一些頑固派、守舊派的官僚把修鐵路看作”奇技淫巧”。”一聞修鐵路、電報,痛心疾首,群起發難,至有以見洋人的機器為之公憤者”。在封建頑固派、守舊派看來,火車行駛會驚動山川之神、龍王之宮、河神之宅,”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澇之災易召”。極力反對修築鐵路。1878年外國人在上海修了一段鐵路,清政府花了28.5萬兩白銀買下來,拆毀鐵軌、機車沉入海底。1881年,李鴻章雇用外國技師修成唐山至胥各莊鐵路,頑固派怕震動皇陵,隻許用騾馬來拉,把火車變成了”馬車”。可見,當時的清王朝落後到何等地步。

1902年,詹天佑參加了關內外鐵路的收回工作。在接收工作中,他親眼看到英、俄帝國主義借交接鐵路之機,攫取了大量特權。侵略者的蠻橫行徑,更加堅定了他奮發圖強,自築鐵路的決心。

1905年,清政府批準修築京張鐵路。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長。他麵對帝國主義分子,洋奴買辦和封建頑固勢力的挑戰,迎著人力、物力、財力極度缺乏的重重困難,毅然地肩負這一重任。

詹天佑在測繪工程中提出:技術第一,要求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含糊和輕率。親自參加測繪,找出幾條路線。初測完成後,進行複勘。在測繪過程中,工作條件異常艱苦,塞外經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他背著標杆和經緯議,在懸崖峭壁上定點製圖、為了找出最佳路線,他白天翻山越嶺測繪,找群眾了解情況,晚上伏在油燈下繪圖。為了節省資金,他做到計算精確,萬不得已才開鑿隧道。在他的精心設計下,關溝段線路比英國人金達測繪的工程減少2000多米,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資金。外國人認為,中國工程師決不可能修這麼艱巨的鐵路。英國報紙宣傳”中國能修關溝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誕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