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操作技能的過程測評
實驗操作技能的過程測評,一般是先設計與測評內容有關的實驗,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通過直接觀察、記錄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全過程,評定其操作水平。為使評定客觀、準確、可靠,一般需要對被選實驗進行任務分析,即確定完成實驗所必需的基本操作步驟和程序,再根據測評目標及操作步驟的重要性程度,確定每一步驟的分數權重;在此基礎上,製定出實驗操作技能測評量表。
在評定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質量水平時,可采用以下指標:熟練性,包括操作的協調能力;準確性,包括操作動作的規範性;應變性或敏捷性,包括對意外或突發實驗現象的處理;實驗速度,即完成實驗的時間長短。
為了避免學生認知領域發展水平的差異影響其實驗操作技能測評的成績,可以提前公開測試題,教師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實驗原理,並讓學生掌握評定標準;鼓勵學生提前進行自我練習、自我訓練。
為了縮短測評時間,提高測評效率,可以訓練學生做評定委員,幫助學生明確測評標準,掌握評定方法,並通過在正式考核之前的試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評定水平。
提前公布測試題和訓練學生當評定者不僅有利於測評工作的順利展開,同時也可以發揮出測評的教學功能,有利於促進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2.實驗操作技能的結果測評
實驗操作技能的結果測評,一般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個或幾個化學實驗,但測評者並不直接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而是隻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做出評定。一般常用的實驗有物質的製備、物質的鑒定或鑒別等。根據實驗結果評定學生操作水平的指標有:實驗結果的數量、質量或正確程度;完成實驗所需要的時間;對實驗過程(操作步驟、實驗現象等)記錄或描述的準確程度;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的合理程度。
由於結果測評是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一種間接測評,因而學生給出的實驗結果有可能並不反應其真實的實驗技能水平。為了降低這種錯誤出現的可能性,使測評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和公平合理,就需要精心選擇測試題和嚴格控製測評過程。測試題要選擇那些對學生而言是新的實驗內容,或是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的變式,以避免練習效應的影響和防止學生預先知道或猜測出實驗問題的答案。為了防止測評過程中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設計一組測評目標相同而實驗內容各異的等值複本;讓學生分組抽取測試題,使實驗桌相近的學生用不同的測試題進行測試。
由於影響結果測評的因素更多一些,所以常用等級評定(相對評價)的方法給出評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