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解題思維過程的測評研究(3 / 3)

可見,學生的解題時間可以作為表征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指標,而且還可能成為測評學生化學學業成就的更為細致、具體的指標。

(2)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是影響學生解決化學問題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發現,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思路選擇和所需時間與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密切相關。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瓶頸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於未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造成的。如第1題,有67.9%的學生所顯示的瓶頸是由於未能在應用水平上掌握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等基礎知識。基礎好的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解題思路,所需要的解題時間較短;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表現為在選擇解題思路時比較困難、猶豫不決,較盲目地進行“嚐試-錯誤”,顯然所需要的解題時間也較多。調查結果清楚地表明: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是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前提,是提高解題能力的先決條件。無知必定無能,而且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決不僅僅意味著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如果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不能把握靈活運用知識的條件和方法,同樣不能解決化學問題。

由於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能夠更為直接和具體地反映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對知識記憶的準確程度、靈活運用知識的水平等),因而考察學生的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可以作為進行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的一種十分有意義的信息源。

(3)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計算能力對學生解題過程的影響。

審題是指通過閱讀試題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和要求,把握試題所給出的已知條件,並初步判斷問題目標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係或聯係,為選擇或確定解題思路提供依據。調查表明,有10%以上的學生表現為審題困難,即在開始閱讀試題與動手解題之間耗費了大量時間。如第2題,由於題目本身內容較多,有的學生讀完一遍之後感到不知所雲,隻好再讀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還有的學生不能把握試題所提供的隱含信息,如第3題,有的學生未能注意到“往其中一份中加入鬆節油,Om全部被吸收,氣體體積減少了VmL”這一隱含信息,不能判斷出“Om的體積就是VmL”這一已知條件,因而不能確定出正確的解題思路。

我們認為,審題能力是與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一般能力密切相關的一種綜合能力。因而學生審題能力對解題過程的影響是十分複雜的。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除了要注意培養與審題能力有關的一般能力之外,還要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審題訓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

計算能力是指學生在通過化學計算而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的能力。當化學問題與數學運算有關時,計算能力常常成為一些學生能否解題的關鍵。調查結果顯示,有51%的學生在做第2道題時,計算步驟耗時最長。提高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化學問題能力的重要方麵。但問題的另一方麵也需要引起注意:不能把化學測量變成數學測量。即在設計化學計算類的試題時,要注意避免過難、過繁的數學運算,試題的內容應緊扣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計算過程應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運用過程;沒有必要在化學測量中讓學生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數學計算的練習。

(4)試題質量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看,試題2在學生的解題時間上得到了比較滿意的分布狀態;學生在該題的行為表現與學生的平時化學學習成績之間相關程度也是最明顯的。因而可以認為該題相對質量較高。可見,試題質量會對學生解題過程的測評結果產生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本研究中所用的試題1和試題3的質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本研究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著重觀察、了解學生在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但同時發現,有些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思維的獨創性、新穎性和敏捷性等特點,這是十分可貴的,也是很值得引起注意和加以研究的。因限於研究的條件未能就此展開工作,這是本研究的一個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