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課程計劃
中學化學課程計劃是中學課程計劃的一部分,它根據中學的培養目標和化學課程的設置目的,考慮化學跟別的學科的關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中學課程計劃中規定化學課程開設的科目、年級和課時。
一、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
1.中學設置化學課的理由
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目前化學科學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一切技術領域,它在為人類提供豐美的食品、豐富的能源、品種繁多的材料、治療疾病的醫藥,以及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等方麵起了巨大的作用。正如美國化學科學機會調查委員會等編的《化學中的機會》一書所說,“很多社會需要,包括那些決定我們生活質量和經濟實力的方麵都要求化學來解決”,“化學是一門滿足社會需要的中心科學”。中學生是未來的公民,他們應該學習化學,具備一定的化學知識,為他們今後投身社會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參與社會決策做準備。
2.中學化學課程設置的形式
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可以有多種形式,即除開設分科化學外,還可以開設綜合理科;除開設必修課外,還可以開設選修課;除開設學科課程外,還可以開設活動課程。
我國自清朝末年設置化學課程以來,初中、高中都一直開設分科化學。但是在西方,許多國家的初中並不開設分科化學,而是開設綜合理科。有的國家高中也開設綜合理科。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4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全世界約有53%的國家設置綜合理科。設置綜合理科有什麼優點?在什麼條件下設置綜合理科最為有利?下麵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開設綜合理科有如下幾個優點:
(1)有利於化學課程聯係社會、生產和生活。分科化學因限於課程的邏輯體係,凡與化學無關的科學知識,不能吸收進入課程。即使是與化學有關,而且是對於社會、生產和生活很重要的知識,由於它超出了中學化學課程固有的純學術的選材範圍,也不能吸收進入課程。這就造成了化學課程內容脫離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局麵。譬如人類十分關心的一些社會問題——食物問題、人口控製問題、衛生健康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核能利用問題等,化學課中不細講或不涉及,別的科學課程也因為它們不屬於自己傳統的選材範圍而不予以討論。因為上述問題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生理衛生、社會等各個學科,隻有把有關各個學科綜合起來,才有可能全麵深入地加以討論,達到使課程理論聯係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
(2)有利於精簡課程門類,減輕學生負擔。目前中學課程門類偏多,學生負擔偏重,如能把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合並成一門綜合理科,則至少可減少兩門重頭課,有利於減輕學生負擔。而且開設綜合理科,有利於及時吸收自然科學的新成果進入課程。例如有關電子科學、核科學、海洋科學、生物工程、天文、氣象、地質等領域的新成果,均可根據需要以一章、一節的形式編進綜合理科課程,而不必增設新學科,以免加重學生的負擔。
(3)合乎學生學習科學的認識規律。物質世界是由多種因素互相聯係、綜合構成的複雜的整體,人們對它的認識總是先獲得一個籠統的、表麵的印象,然後經過分析,取得對構成物質世界的各種因素的認識,然後再把對這些因素的認識綜合起來,就能獲得對物質世界更深入、更全麵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