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
作者:張泊寒
核心提要:“文革”的開始,打破了酷愛繪畫的蔣大為進入美院學習做畫家的夢想。
因為戀人到內蒙古插隊,沒有被學校批準的蔣大為在光榮榜上偷偷地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名知青偶然誇讚蔣大為唱歌的閑談,改變了他的命運。他離開農村,開始在歌壇嶄露頭角,成為中國歌壇上的常青樹……
天才少年畫家夢
如果沒有“文革”,沒有上山下鄉,也許我們不會聽到蔣大為動人的歌聲,因為他自幼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畫家。
“我從小喜歡畫畫,因為我受我叔叔的熏陶。我叔叔喜歡畫畫。”在綠城·北京百合公寓裏,62歲的蔣大為揮毫作畫寫字。
蔣大為愛好畫畫與叔叔的影響有關。
蔣大為的叔叔下肢殘疾,無法行動,常年臥床。叔叔喜歡畫畫,畫得非常好。
蔣大為從小學的時候,經常到外文書店為叔叔買外文版畫冊。年幼的蔣大為不知道買什麼樣的,叔叔就給他寫個紙條:哪個畫家的,什麼畫冊,多少錢。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櫃台高呢,我就拿著錢,我說叔叔阿姨我要買這個。”蔣大為回憶,一開始,書店的叔叔阿姨不理他,因為這裏賣的都是精裝的外文畫冊,一個孩子能看懂?時間長了,書店的人都知道他是給家裏大人買書。
在買書中,蔣大為看了很多世界大家的名畫,雖然年幼的他還不懂繪畫。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慢慢開始喜歡畫了,也開始畫了。”蔣大為說。
“我背著書包,先到美術所畫一幅畫,隻要課間了就跑到組裏去畫幾筆。有時候中午就帶著飯不回家,就進美術組開始畫,畫到下午上課。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有晚自習,晚自習完了我再進美術組再畫一會兒。”蔣大為考入天津耀華中學,跟隨美術老師李文貞學習畫畫,他每天黑著天上學,黑著天回家。
蔣大為的畫家夢想之路並不順利。初中畢業,他報考中央美院附中,因為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成分比較高,沒有被錄取。他也坦言,可能是自己的水平不夠。
“看著同組的同學考上了,我真是很羨慕。”蔣大為說,老師勸說他接著上學,直接考大學。高中畢業時,喜歡裝潢、美術的蔣大為報考了中央工藝美院。
蔣大為在北京參加了高考,回到家三四天,“文革”開始了。國家取消了高考製度,他“畫畫的理想又破滅了”。
“文革”中,全國流行畫漫畫,畫的更多的是毛主席像。他記得,李文貞老師給學校畫了一幅毛主席像,大家從畫畫角度覺得畫得特別棒。但是因為畫的背景下邊是金黃,上邊是藍色,因此被人抓住了小辮子,被認為是誣蔑社會主義“青黃不接”。至此,蔣大為對畫畫退避三舍。
“這件事讓我對畫畫一下子心灰意冷,幹脆不畫了。”蔣大為說。
建立革命感情
“我有個鄰居,我很好的一個小夥伴,叫張笑武,他拉手風琴,我唱歌。我們倆沒事就關在家裏(拉琴唱歌)。”蔣大為扔下了畫畫,喜歡上了唱歌。
“不是把毛主席語錄都譜成歌嗎?然後再唱都是毛主席詩詞,都是那些歌。‘文革’期間的歌曲沒有現在內容那麼廣泛,但是也有很多好聽的歌,都是唱毛主席的歌。”蔣大為在自娛自樂中唱出了名堂,周圍的人都知道了他們兩人,街道和有些單位搞活動、學毛選,會把他們請去唱歌。他們“越唱影響越大”。
“當時我去考試,招考的人或者說當時宣傳隊的隊長,就是我現在的愛人張佩君,當時是她考的我。”全國鋪天蓋地成立紅衛兵宣傳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蔣大為前去報考和平區文化館的宣傳隊,被錄取。
在宣傳隊,蔣大為收獲了愛情。
“我在宣傳隊認識了這個隊長,後來從工作當中,我們就建立了革命的友誼,革命的感情。”蔣大為說,“那個年代的人,不會談情說愛,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浪漫。我們不會,也是心裏心照不宣,都互相感覺不錯,但是也不去講,但是行動中就去互相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