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專欄
作者:程 凱
中醫認為:肥胖是由於先天稟賦因素、過食肥甘以及久臥久坐、少勞等引起的以氣虛痰濕偏盛為主,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並多伴有頭暈乏力、神疲懶言、氣短等症狀的一類病症。它的發生主要與脾、胃、腎功能失調有關,以正虛為本,痰瘀為標之症。
現代醫學認為,當進食熱量多於人體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儲存體內,因而超過標準體重20%,便會形成本病。它的發生,多由營養過剩、活動量少、脂肪堆積過多所致。
形成肥胖問題的原因
雖然不少人都以節食為首選的減肥方法,但是往往效果甚微。原因就在於超市裏的一些貌似可以減肥的食品,其實是減肥的最大克星。
過量蛋白質。蛋白質也是一種產能量的物質,如果吃多了,食人的能量超過了人體需要量,儲存起來的還是脂肪。含蛋白質的食物多為肉類、蛋類、奶類、黃豆類、糧食,蔬菜和水果也有少量的蛋白質。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肉、蛋、奶、黃豆)都含高脂肪,這些食物吃多了脂肪也會隨著吃多了。
多吃加工糖。1克人工碳水化合物或1克蛋白質隻產生4千卡熱量,而1克脂肪能產9千卡熱量,所以多吃一點脂肪等於多吃很多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植物油比同等重量的肥肉所含的脂肪要多,因為肥肉中除了脂肪外還含有水分、蛋白質、纖維組織。有人說:“我不吃肥肉,隻吃素油,可以避免肥胖。”實質上是一種誤解,瓜子、花生、核桃、鬆子、榛子、夏果等這些硬果類食物的成分幾乎一半是脂肪。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糧食、豆類、奶、水果、幹果、蔬菜。以前生活水平低的時候副食差,一般人每頓飯吃主食四五兩是很平常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副食好了,主食還吃四五兩就超量了。
吃“油”太多。飽和脂肪是減肥的大忌,而為了防止發胖,就要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植物油和動物油都是脂肪,植物油是純脂肪,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還存在於瘦肉、內髒、蛋、奶、豆製品、某些蔬菜裏都有一定量的脂肪。
零食+甜品。有些人喜歡吃零食,喝甜飲料,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看電視時吃過多的零食。零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成分幾乎都有。吃零食等於吃能量,有些零食的能量還很高,比如硬果類食物含油多,香蕉、開心果、腰果、薯片、膨化食品含澱粉多,糖果、幹果、果脯、甜飲料含糖多,牛肉幹、魚片含蛋白質多,產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
喝酒太多。酒是產生高熱量的飲料,1克酒精能產7千卡熱量,僅次於脂肪產的熱量,啤酒中的酒精度數雖然隻有3%左右,但還有11%的含糖度數,而且喝啤酒的量要大得多。一瓶啤酒產的熱量相當於100克糧食產的熱量,酒喝多就等於多吃很多食物,多餘的能量還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