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健身氣功六字訣(2 / 3)

四、神——精神意念

1.精神內守、思想集中,既不能昏沉瞌睡,也不能胡思亂想。

2.注意力集中在與動作、呼吸、吐音的配合上。

3.不可過分強調意念的活動,應該保持協調自然。若意念過重,反而達不到鬆靜自然的要求。

4.形體要放鬆自然,在動作基本規範之後,就不要再過多地注意肢體的運動了,因為如果對肢體過分注意,反而可能導致動作僵硬,呼吸急促不勻等等。

五、韻——氣功韻味

1. 練習時應在形、聲、氣、神、韻等各方麵進行高度融合,最好能配合上相應的音樂,並藉此加強情感的融入。

2. 健身氣功是一種安詳自在的健身方式,習練時應盡力去體會其中恬靜、喜悅、溫暖的意味。

3. 健身氣功是一種動靜兼容的運動方式,雖動卻有恬靜陰柔之美,所以我們要在動作中體會其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特點。

4. 練習時若能達到形、聲、氣、神、韻皆備的高度融合狀態,會表現出人在氣中、氣在人中的獨特韻味,練習者自身也能感覺到由內到外的效果。

“六字訣”屬於吐納類功法,是中國傳統氣功經典性功法之一,主要用於養生康複。基本法則是鼻吸口呼,在呼氣時默念噓(xu)、嗬(he或ke)、呼(hu)、四(si)、吹(chui或fu)、嘻(xi)六字,以對治肝、心、脾、肺、腎、三焦和膽係的疾病,故通稱“六字訣”或“六氣法”。此法來源甚古,因其治病效果顯著,故曆代養生名家多重視之,至今仍盛行不衰。

這裏所載三法皆出於漢代,是“六字訣”的早期文獻,從中可見“六字訣”之原本。為省煩累,不列原文,不加注釋,而是直接用現代漢語譯出。有關學術問題和實踐問題,均在“解說”中以明之。

一、六氣法

納氣有一,即吸氣。吐氣有六,即吹、嗬、嘻、呼、噓、呬,皆是呼氣。平時人的呼吸都是用鼻一呼一吸,呼吸均勻,但六氣法就要用鼻微微吸氣,用口慢慢呼氣,這叫做“長息”。它的方法和作用是:

時寒可默念“吹”字呼氣,時溫可默念“呼”字呼氣。用“吹”字呼氣能去寒;用“呼”字呼氣能去熱;用“嘻”字呼氣能去病,又能去風;用“嗬”字呼氣能去煩躁,又能使氣下行;用“噓”字呼氣能消散淤滯,用“呬”字呼氣能解除疲困。所以老子說:“從早到晚,經常練習不懈,就能健康長壽。”

解說:

本條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又見《養性延命錄》、《神仙絕穀食氣經》、《服氣雜法秘要口訣》等。

六氣法,又稱“六氣訣”、“六字訣”,屬於行氣、服氣的吐納治病健身之法,起源甚早。《老子》二十九章有“或噓或吹”之說,河上公注:“噓,溫也。吹,寒也。”《莊子·刻意》有“吹四呼吸,吐故納新”之說,“呬”即張口噓氣。老莊之說雖不足以證明春秋戰國時就有“六氣法”,但從西漢河上公注中已見有與《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的相同內容,這至少可以肯定在西漢時就有“六氣法”的萌芽。《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是東漢五鬥米道創始人張道陵的弟子趙升、王長所撰,其書為晉代葛洪整理。由此可以肯定:“六氣法”在東漢時就已流行,並受到了著名養生家的重視。今之學者在提到“六氣法”時皆肯定它的作用,這是對的,但把其起源說得過晚則有失恰當。

二、吐納六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