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使在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裏,在教育界、出版界一些有識之士努力下也出版了一些好書。曆史知識讀物如林漢達編寫的《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這是《中國曆史故事》叢書的頭3種,它用生動的規範化的普通話口語講了一百多個曆史故事,在培養少年兒童學習曆史的興趣和寫作方麵都有益處。林漢達原已計劃好從春秋時代一直寫到清朝,遺憾的是他於一九五七年被錯劃為右派,這一套優秀讀物便隻出版了4冊(《東漢故事》於一九八○年才得以出版)。自然知識讀物有《少年自然科學叢書》和《少年科技活動叢書》,《十萬個為什麼》知識叢書,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科學家談21世紀》,以及科學文藝讀物: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編的《“小傘兵”和“小刺蝟”》,蕭建亨的《布克的奇遇》,伍律的《蛇島的秘密》,孫明玖的《野獸醫院》,藝夫的《錯誤百出的故事》等。這些讀物在誘導少年兒童愛科學、學科學方麵,起了良好的作用。文學讀物如徐光耀的《小兵張嘎》,邱勳的《微山湖上》,孫幼軍的《小布頭奇遇記》等。低幼讀物中,張士傑的《漁童》,方慧珍、盛璐德的《小蝌蚪找媽媽》,趙燕翼寫、楊永青畫的《金瓜兒銀豆兒》,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三毛迎解放》等,在幫助孩子們認識社會、理解生活方麵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作品如《小兵張嘎》還被改編拍成電影。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是十年動亂時期,少兒讀物的出版工作遭到了嚴重破壞和摧殘,許多作者被打成“黑幫”“黑線”人物,億萬少年兒童陷於精神饑餓,嗷嗷待哺。
“四人幫”粉碎以後,各種編輯出版工作逐步得到恢複。但由於時間倉促,加上“左”的指導思想並未清除,知識分子政策和幹部政策尚未落實,因此少兒讀物的出版步子邁得很慢。據統計,一九七七年全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仍然隻有兩家,複業的編輯人員200多人,年出版書刊200餘種,2600萬冊。這幾個“2”的數字,麵對的是全國2億少年兒童讀者,平均每8個孩子才有1本書!嚴重的書荒並未得到緩和。
一九七八年,國家出版局在廬山召開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會議,討論了如何為少年兒童多出書、出好書等問題。會議向國務院呈送了《關於加強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的報告》。這次會議為少兒讀物的出版工作帶來了生機,這一年全國出版少兒讀物437種,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少年兒童課外閱讀的需要。正如作家康濯在湖南省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座談會上即席賦詩所感慨期望的:
正是嗷嗷待哺時,廬山潤澤布昭蘇。
經傳長島流甘露,墨潑瀟湘化雨絲。
旭日風華需織錦,孤兒佳話應吟詩。
童心勝跡千千萬,彩筆勤揮莫稍遲。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給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工作帶來了春風雨露,緊接著的兩年就增加到3546種。上述在廬山舉行的會議上製訂的29套重點叢書規劃,也開始實施。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承擔的《少年百科叢書》,截至一九八○年已出版《中國曆史故事》、《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中國文學家的故事》、《外國文學家的故事》、《今日的科學》、《生命進行曲》、《金屬的世界》、《數學萬花筒》等70種。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承擔的《小學生文庫》,已出版《周總理的美德》、《時間伯伯》、《蜜蜂王國旅遊記》、《飲馬河邊》、《孫中山的故事》等17種。其餘的叢書也都由有關出版社承擔,並陸續編創出版。經過兩年的努力,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重新奠定了基礎。
一九八一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會議在泰山舉行。會議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重視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進一步繁榮少兒讀物的創作出版。自此,少兒讀物的出版工作出現了迅速發展的勢頭。在此以前,全國隻有兩家專業的少年兒童出版社,這次會議以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紛紛成立少年兒童出版社,沒有成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省、自治區,也在各地人民出版社中設立了少年兒童讀物編輯室。到一九八九年年底,全國共有專業少年兒童出版社27家,形成了全國規模的少兒讀物出版體係,大大加強了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陣地。
與此同時,少年兒童讀物的作者隊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從七十年代末期的100餘人,發展到一九八九年的3000餘人,其中500餘人是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少年兒童讀物的編輯隊伍也隨之擴大。到一九八九年,全國已有少兒讀物專業編輯1000餘人。少年兒童讀物出版機構的建立,編輯隊伍與作者隊伍的日趨壯大,為少兒讀物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一九八一年全國出版少兒讀物2520種,其中新版書2110種,總印數7.8674億冊;一九八九年出版少年兒童讀物3598種,新版書2395種,總印數2.2602億冊,與一九七七年少年兒童出版物200餘種、印數2600餘萬冊相比較,均有顯著增長。少年兒童期刊從一九七九年的30種左右,發展到一九八九年的83種。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促進少年兒童出版物的進一步發展、繁榮,全國性的評獎活動在一九八○年、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七年,分別舉辦了3次。許多深受小讀者喜愛的思想教育讀物、社會知識讀物、自然知識讀物、文學藝術讀物以及低幼讀物獲獎。這些優秀讀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葉聖陶的《稻草人和其他童話》、冰心的《小桔燈》、葉君健的譯作《安徒生童話選》、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蕭平的《海濱的孩子》、任大星的《呂小鋼和他的妹妹》、孫幼軍的《小布頭奇遇記》、魯兵主編的《365夜》、張麟、何家棟的《趙一曼》,以及岫石、張怡莊的《泥娃娃》等。這些評獎活動既反映了作家們的成就,又促進了少兒讀物出版工作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各類少年兒童讀物的創作、編寫和編輯工作,既不同於成人讀物,也不同於青年讀物,而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在一些方麵有比其它讀物更大的難度。少兒讀物不僅要注意內容的選擇,務使其正確健康,而且必須有巧妙的文字表達方式,富於啟發性、想象力,為孩子們喜聞樂讀。這就必須根據少年兒童每個年齡段的特點,包括生理、心理成長的狀況,理解、接受能力的程度等等。要達到這一步很不容易,然而又必須努力做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少兒讀物的編輯出版工作者,辛勤耕耘,孜孜以求,進行過許多探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因而四十多年來出版了大量優秀的讀物。
一、社會科學知識讀物
這類讀物在對少年兒童傳授基礎知識基本觀點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從小樹立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學習優秀人物的崇高品德,陶冶情操,養成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編輯這類書切忌生硬地說教,而是采用小讀者感到自然親切的形式,如書信體、日記體、對話體、記敘人物、講述故事,寓教於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們心靈中播下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勞動、愛科學的種子。湖南、湖北、江西、陝西四省合作出版的《革命先輩的故事叢書》(81種)、新蕾出版社的《現代革命鬥爭故事叢書》(7種),向小讀者介紹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雄業績。嚴振國編寫的《周總理的美德》、丁隆炎的《少年彭德懷》,以及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元帥的故事叢書》也都屬於這一類。一九八九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英雄少年賴寧》一書,以配合全國範圍內的學習、宣傳賴寧的活動,為培養新一代少年兒童提供了一份豐厚的精神食糧。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林漢達、曹餘章編著的《上下五千年》、陳必祥等編著的《世界五千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曆史故事》(17冊)、《中國革命曆史故事》(6冊)、《外國曆史故事》(5冊)等書,都是以重大曆史事件或人物活動為線索,生動地敘述了中國或世界曆史。其中《上下五千年》在一九八○至一九八一年全國少兒讀物評獎中,榮獲“優秀社會知識讀物”獎。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陝西未來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協作出版的《可愛的祖國叢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等14家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祖國大家庭叢書》、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國寶》(共4冊)等,以各種體裁介紹了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祖國的錦繡山河和各兄弟民族的風土人情等,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除了叢書、套書之外,還出版了為數更多的政治、哲學、法律、曆史、地理、品德教育、少年先鋒隊知識等方麵的單本讀物,其中不乏優秀之作。
二、自然科學知識讀物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早在五十年代建社初期,就著手有計劃地編輯兩套叢書:一套是基礎知識方麵的《少年自然科學叢書》(一九六二年開始出版,截至一九八七年已出50多種),一套是科技製作方麵的《少年科技活動叢書》(一九五八年開始出版,截至一九八七年已出20多種)。六十年代初,《十萬個為什麼》知識叢書的出版,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自一九六一年初版,八十年代修訂重版,迄今已重印6次,累計印數達54萬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自一九七八年開始編輯出版的以初中學生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少年百科叢書》,全套200種,自然知識占很大比重,在傳授知識、活躍思想、培養能力方麵,發揮了“良師益友”的作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文庫》和黑龍江、吉林、遼寧幾家少年兒童出版社協作出版的《小學生文庫》,都是綜合性知識讀物,其中自然科學知識讀物占有相當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