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文體、旅遊、生活用書的出版
盲文圖書出版工作是整個出版事業的一個特殊門類,它擔負著向中國盲人提供精神食糧的任務。據國務院民政部、國家統計局一九八七年四月抽樣調查統計,中國視殘人有755萬,其中全盲約400萬。他們因生理缺陷,入學機會較少,適齡盲童入學率隻有3%;有文化者僅占視殘人總數的21%,其中小學程度占16.05%,初中占3.94%,高中為0.94%,大學以上僅有0.2%。盲人就業麵窄,以從事醫療按摩為主,大多數在福利性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盲人書刊出版部門的任務,就是要根據盲人讀者的上述特點與需求,從浩如煙海的普通文字出版物中選擇出版專供盲人使用的讀物。可以說,這是一項既特殊又艱辛的工作。
盲文又叫點字,是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一八二四年發明創造的。它以6個凸點作為一個符號單位,在約四分之三平方厘米的麵積內分左右兩行排列,即。它可以根據點的不同變化形式組成63個點字符號。世界上許多國家根據本民族語言,采用布萊爾點字符號的表達形式,製定了本民族盲文體係。在舊中國,沒有統一規範的漢語盲文,也沒有盲文出版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一九五二年,盲人黃乃參照布萊爾盲字符號體係,在南京方言為基礎語音的“心目克明盲字”54個字母符號的基礎上,經過調整和創新,於一九五二年提出了以普通話為基礎語音、采用分詞方法拚寫的《新盲字方案》,即現行漢語盲文。與此同時,盲人李玎仿照普通文字鉛字排版法,於一九五三年初研製出盲文鉛字排版印刷技術。同年,《新盲字方案》在中國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推廣采用。
一、盲文書刊的出版
漢語盲文的規範統一,鉛印盲文技術的成功,為中國盲文圖書出版工作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試印出版的第一本盲文圖書是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試印過程中,黃乃去中南海西華廳同總理秘書處的負責同誌商談試驗經費問題,恰巧遇見周恩來總理。周總理關切地詢問盲文印製的情況,並拿過黃乃手中的盲文版《世界語雜誌》(國際盲人世界語者協會機關刊物)翻閱,微笑著說:“噢!我在法國的時候,看到愛羅先珂(俄國盲詩人)也是用的這個。”分別時,他緊握黃乃的手說:祝賀你們鉛印盲文技術獲得成功!一定要搞出我們自己的盲文書。
一九五三年七月,教育部盲聾啞教育處設置盲文編譯組,同年十二月,該組並入在北京新成立的中國盲人福利會出版組,這標誌著中國盲文圖書出版事業的正式開始。出版組工作伊始,就擔負起出版印刷盲文讀物和盲校教科書的任務。當時盲文讀物是從普通文字出版物中精選譯印出版的,教科書則是從普通學校使用的教材直接翻印。一九五四年出版圖書44種,發行1.73萬餘冊,其中小學課本19種,發行4760冊。這年三月,中國盲人福利會創辦了盲文刊物《盲人月刊》。第一任盲人福利會主任委員謝覺哉為月刊題寫刊名並親自寫了“發刊詞”。自此,《盲人月刊》堅持“把一些重要的理論、政策、時事、工作經驗報道給全國盲人”,成為盲人學習政治理論、時事政策的重要讀本。
在以後的歲月裏,盲文圖書的出版從少到多,順利健康發展。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五年的十二年中,共出版書刊1453種,發行90萬冊。其中一九六五年一年出書便達180種,發行12萬冊。與一九五四年相比,出書種數增長4倍,發行量增長7倍。這一時期出版的各類圖書中,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有《共產黨宣言》、《毛澤東選集》(1—4卷),哲學類有《實踐論》、《矛盾論》、《學哲學用哲學》,政治類有《中國共產黨曆史講話》、《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經濟類有《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常識》、《政治經濟學基礎知識》,曆史類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中國近代史常識》,文教衛生類有《盲童學校教育工作的初步經驗》、《中醫基礎理論》,文學類有《林海雪原》、《紅岩》,科學技術類有《十萬個為什麼》、《高士其科學小品甲集》;此外,還有全國盲校的中小學課本等。至此,盲文圖書的出版照顧到了各個學科,分類品種,也照顧到了不同的文化層次,因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滿足了盲人讀者的需要。
正當盲文圖書出版事業蒸蒸日上之際,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十年動亂使整個出版事業受到極大摧殘,盲文圖書出版工作也受到極左路線的嚴重幹擾,根本不顧讀者的實際需要,出書隻能跟著政治氣候轉。這段時期編輯出版了諸如《不可忘記階級鬥爭》小叢書等數十種書籍。以一九六九年為例,全年出版的28種書中,毛澤東著作(當時叫“紅寶書”)和其它政治哲學著作就占了27種,剩下1種是小說,也叫《喜看萬山紅遍》,盲文教材在一九六七年就已全部停印。受盲人讀者歡迎的《盲人月刊》也被迫停刊,而以轉載當時報刊(主要是“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文章的《學習資料》取而代之。據統計,從一九六七至一九七六年十年間出版了大量的盲文版《毛主席語錄》,此外還有《法蘭西內戰》、《反杜林論》、《國家與革命》等馬列著作共計140多種,印刷28.97萬冊,造成嚴重積壓。
一九七八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盲文圖書的出版恢複了生機。一九七八年成立了北京盲文出版社,一九八四年更名為中國盲文出版社,它承擔著向全國盲人讀者提供盲文書刊的重任;屬於上海市盲童學校的上海盲文出版社(一九五九年成立,一九六五年社、廠合一,非正式出版單位),承擔部分教科書的印製任務。
這一時期,盲文圖書出版工作發展迅速,出書門類大體齊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好時期。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年十一年中,共出版政治、哲學、曆史、經濟、文學、科技、醫學以及教材等各種盲文圖書2600多種,發行230多萬冊。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二十五年(一九五四至一九七八年)出書種類的總和相比還超過300餘種,發行數量也與二十五年的總和相當。所出版的政治理論書籍突出了為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主題,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等150多種,哲學類有《大眾哲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100餘種,經濟類有《政治經濟學教材》等30多種,曆史、地理類有《中國通史綱要》、《中國自然地理常識問答》等100餘種,醫藥衛生類有《按摩手法教材》、《中醫症狀診斷學》等300多種,文學藝術類有《文學概論》、《紅樓夢》等350多種,自然科學技術類有《科學家談21世紀》、《宇宙的秘密》等近300種,出版各種教科書1000多種。在這十一年中,盲文圖書出版的兩個特點,一是注重有計劃的係統性的出書,如盲文版中國古典文學,上至秦漢,下迄明清,其中詩詞有《詩經選》、《唐詩選》、《宋詞選》,散文有《古文觀止》,小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品。曆史、科技類圖書,出版了《中國曆史小叢書》、《外國曆史小叢書》、《智育小叢書》等。二是注意出書品種的多樣性,為配合普及法律知識教育,法律圖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主要法律文獻及法規已經出齊。此外,盲文版外語圖書出版了《北京市業餘英語廣播講座》(上、中、下冊),《英語九百句》等。音樂圖書出版了《盲文樂理知識》、《二胡廣播講座》以及歌曲集等30多種。工具書出版了《精選英漢詞典》、《漢語成語詞典》等。為了滿足盲人在指導文娛體育和日常生活方麵的需要,還出版了《家庭日用大全》、《象棋棋譜》、《家常菜譜300例》、《絨線編織法》等用書。
中國盲人學校中、小學教材是由國家教育委員會特殊教育處統一組織編寫審定的。小學課本由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中學課本由上海盲校印製;自一九八六年以來,均由上海盲童學校盲文出版社負責印製。大學和中專教材由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為幫助成年盲人自學成材,中國盲文出版社翻譯出版了部分大學文科教材。截至一九八七年止,共出版盲文版中小學課本1557種,發行50餘萬冊;大學和中專教材100多種,發行約16萬冊。除此之外,還出版了部分配合正課學習的各種課外讀物。
在中國,盲人的職業以從事醫療按摩為主。據中華盲人按摩中心一九八七年統計,中國有盲人按摩醫院和按摩診所518個,按摩醫生5600多人,此外,還有一大批中青年盲人在工礦企事業單位或在個體按摩診室從事按摩工作。為適應這批讀者的需要,出版醫學書籍已成為盲文出版工作中一個比重較大的門類。要求每年出版盲文版醫學書籍30多種,發行5萬冊以上。為推動盲人按摩工作的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國盲文出版社比較係統地出版了《醫宗金鑒》、《內經選讀》、《金匱要略選讀》等醫學專業書籍。應盲人按摩工作者的要求,又配套出版了著名中醫醫學專著,像林如高編著的《林如高正骨經驗》,蓋國才編著的《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曹錫珍編著的《中醫按摩療法》等。到一九八九年,出版重點醫書近150種。盲文版醫學圖書已基本成龍配套,初步形成係列。
除大量翻譯普通文字版的書籍以外,自五十年代中期開始,還出版了一些盲人作者編著的書籍。這些書籍從內容上大致可分為3類。第一類是學習和研究盲文的專著,如黃乃主編的《新盲字入門》(盲文印刷所,一九五五年),陳水木編寫的《盲字樂理符號》(盲人月刊社,一九五八年),周家琪等編寫的《盲字樂理知識》(北京盲文出版社,一九八○年),黃加尼等人編著的《盲文數理化符號》(北京盲文出版社,一九七九年)、《點字符號用法》(中國盲文出版社,一九八五年)。這些書籍因為有的也出版普通文字版,所以不僅是盲文學術性著作,而且也是明眼人學習盲文的工具書。第二類為按摩醫學著作。雙目失明的軍醫唐振旺編寫的《按摩學基礎》(北京盲文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總結了作者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是一本理論結合實際、深入淺出、適用性較強的醫療按摩著作。王友仁編著的《家庭按摩治病與健康》(知識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普通文字版,中國盲文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盲文版),介紹了80多種常見病的按摩療法,以及自我按摩、保健按摩、美容按摩手法等。此書出版後頗受讀者歡迎,僅普通文字版就已再版三次,累計印數20多萬冊。一九八九年上半年出版的盲文版《全國盲人中等按摩專業統編教材》中的按摩教材有《內科按摩》、《傷科按摩》、《婦科按摩》、《兒科按摩》等等,全係盲人按摩教師所編寫。第三類是文學作品。青年盲詩人周家堤寫的詩集《我和小草》(北京盲文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盲文版,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普通文字版),以盲人特有的細膩筆觸,豐富的想象,深切細致地表現了他對生活的感受。詩人臧克家在為該書作的序中說:“周家堤不僅是一個盲人,他還是一個作出了可喜成績、有著遠大前程的詩人。”青年盲作家鄭榮臣的成名作《琵琶情》(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普通文字版,中國盲文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盲文版),是第一部反映中國盲人命運的長篇小說。小說問世後,中共中央領導同誌和各界人士曾向作者表示祝賀,鼓勵他繼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盲人寫書,難能可貴,這些著作的出版,豐富了盲文出版物,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影響。
盲文圖書作為一個特殊門類,參加了一九八五年在香港舉辦的“中國書展”。參展的盲文版圖書有: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本《鄧小平文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漢語成語小詞典》、《故宮史話》;上海盲文出版社出版的《新編中國史話》(1—6冊)等50種圖書。中國盲文圖書參加這樣大規模的展覽還是第一次。
七十年代末期以來,盲文刊物也有增加。《盲人月刊》複刊後麵向全國成年盲人,成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機關刊物之一。一九七八年,北京盲文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知識與生活》、《衛生知識》、《文藝選刊》、《科學知識》等相繼創刊。綜合性月刊《知識與生活》開辟了“古今人物”、“思想論壇”、“趣聞軼事”等二十多個欄目,頗受青少年喜愛。被視為盲人從業指南的《衛生知識》,重點介紹醫療按摩方麵的知識,其中設有“臨床按摩經驗”、“醫學專題講座”等固定專欄,同時還介紹一些相關的衛生知識,深受盲人醫務工作者的歡迎。《文藝選刊》、《科學知識》分別為文學藝術、科普知識專業性期刊,成為盲人讀者提高文化素質的良師益友。由中國盲人協會主辦的《中國盲童文學》於一九八五年十月創刊,該刊係雙月刊,主要刊登以盲殘人生活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及盲殘人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為盲人文學作者提供了發表作品的園地。
隨著時代的前進,盲文出版工作者也邁出了新的步伐。一九八八年,新的盲文書刊品種——“錄音書刊”已經推出,有聲讀物錄音磁帶《盲文自學讀本》發行500盒(套),《中醫傷科按摩》發行200盒(套)。盲文錄音書刊非常適合盲人利用健全的聽覺進行學習,它的出版發行,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盲文出版物的領域,將給盲文出版工作帶來新的生機。
二、盲文製版工藝的更新改造
盲文製版印刷是盲文出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五十年代初期盲文鉛字排版印刷技術的成功,曾在盲文出版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但是這種工藝完全仿照漢字活字排版方法,需要鑄字、揀字、拚版,技術複雜,生產效率很低,不能適應盲文圖書批量生產的需要。一九五七年,中國盲人福利會出版組改盲文鉛字排版為機器製版,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機器製版工藝,就是由盲文譯製人員直接操作盲文製版機,將普通文字書稿直接翻譯成盲文並隨即在馬口鐵上製出盲文印刷版。將8開牛皮紙放入製好的鐵皮版中,經壓印可獲得盲文印刷凸字的效果。這種機器製版工藝簡單、易於操作,而且雙麵一次性印刷效果較好。但是用這種工藝生產的盲文書刊體積大、分量重、成本高,不耐壓、不耐潮,給發行、保存和收藏帶來極大不便。為改變一直沿用了三十多年的這種舊工藝,中國盲文出版社研製了“發泡油墨絲網漏印盲文新工藝”。這種新工藝係用照相製版和絲網印刷技術,在普通紙張上漏印盲文點字。同舊工藝相比,采用這種工藝印刷的書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耐潮、耐摸、耐壓等特點,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盲文讀物不能印製圖案的老大難問題。這項工藝成果被評為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度文化部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計算機技術也已用於盲文出版,“微機盲文信息處理及製版係統”一九八七年通過部級鑒定,並獲得新聞出版署一九八七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新技術、新工藝的采用,將為提高盲文印刷工效、改進盲文書刊質量發揮顯著作用。
一九七九年以來,特別是八十年代後期,中國殘疾人事業在城鄉都獲得較快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作為整個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盲文出版工作的發展與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且差距越來越大。這主要表現在出版物的數量上,盲文讀物年出版書刊300餘種,僅是普通文字版圖書的二百分之一;發行量每年不足30萬冊,是普通文字圖書發行量的二千分之一,中國盲人平均25人才有一本盲文書刊。這遠遠不能適應盲人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學習就業技能的需要。一九八八年九月,國務院批轉的《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工作綱要》要求各級政府“積極創辦特教學校”,要“出版更多的殘疾人讀物(含盲文有聲讀物),豐富殘疾人的精神生活”。這就給盲文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盲文出版的現狀而言,要完成這樣重大的任務還存在不少的困難。主要困難一是出版單位太少。現在經政府正式批準成立的盲文出版印刷單位,隻有中國盲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改建為中國盲文書社)一家,這自然遠不能滿足數百萬盲人對課本和一般書刊的需求。二是出版經費不足。盲文書刊出版基本上是一項福利事業,書刊定價不到實際成本費的十分之一。還由於紙張等原材料和輔助材料價格上漲,而國家提供的補貼有限,給盲文出版單位帶來了又一困難。以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社會上熱心人士的幫助,這些問題當能逐步獲得解決,盲文書刊的出版工作也將得到較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