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思聰頻頻引發“網絡興奮”說起……
觀察家
作者:薛湧
最近,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頻頻引起網絡的小興奮。我人在海外不明就裏,就上網先查誰是王健林,再搞明白王思聰是怎麼回事。這麼網遊,當然不可能對兩人有什麼深入了解。不過,淺層次的信息也足以拍案驚奇了。據說王思聰的身份是普思投資董事長,萬達集團董事。普思投資是個PE基金,是王健林給兒子練手用的。王健林公開表示:“我不過問他任何投資計劃,就準備一些錢,讓他自己幹5年,上20次當。看看能不能成。”
在我等凡人看來,王健林似乎是白手起家幹成首富。要讓孩子成功,至少應該給孩子提供走自己的道路的機會。拿出5億讓孩子上當,究竟是教孩子怎麼賺錢,還是怎麼賠錢?這豈不是培養敗家子的投資?世界上有幾個企業家是這麼培養出來的?
企業的事情我沒有資格說。但這裏講的分明是教育問題。我的職業是教師,自然不能置之事外。首富家的事情且不去細論。問題是王健林的教育哲學,其實也體現在許多普通人的身上:孩子不爭氣?那一定是中國教育的問題。砸筆錢,送到海外讀書,到那裏自然就好了。一句話,錢能購買到孩子的素質。結果呢?出國潮跟著的就是回國潮。回國潮再演成“海待”潮。然而,大家的信念並沒有改變。幾個月前,一位家長打電話谘詢留學的事情,快人快語:“我們這些人,說實話就是‘土豪’。投資幾百萬,說黃了就黃了。即使成了,賺了很多,還是改變不了身份,咱還是‘土豪’呀。這幾百萬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總不會賠吧?這麼多錢砸下去,他未來身份就不是我們這樣的土豪了,而是貴族。”
聽她言之鑿鑿,我心裏暗叫:這簡直是土豪級別的凱恩斯呀!凱恩斯當年就說過,政府把錢拿去外國投資,鬧不好血本無歸。但放在本國搞基礎建設,即使錢用得不對,但修的路、建的橋都是自己的基礎設施,總會發揮點效應。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再樸素不過了。隻可惜,人非土石。土木工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在人身上的投資,鬧不好還不是血本無歸的問題,可能要倒賠錢進去。所以我勸那位家長:“如果你覺得錢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總不會瞎的,那麼這筆錢打水漂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憑什麼這麼說?我有自己的經驗。我在美國的一所地方性大學教了十年書,目睹了這幾年的變化。因為我的領域主要是東亞史,班上幾乎沒有中國學生。
最近世道變了。中國史的課,突然來了好幾個中國學生。我私下問他們:上這個課幹什麼?混學分嗎?孔子、秦始皇是誰不知道嗎?有什麼好學的?幾個人堅決不走。我也無奈。後來一考試才發現:這幾位竟然集體為全班墊底。比如在空白中國地圖上畫出長江黃河,這對美國學生確實有挑戰。哪個在北哪個在南往往搞不清楚。沒想到一位中國學生黃河橫著畫,長江則從東北一線畫到廣東。另一位學生,把北京的位置畫到了貝加爾湖以北;重考再畫,我索性把地圖上的俄羅斯部分都去掉,讓他沒有去貝加爾湖的機會,結果他畫到了銀川附近。他是眼看就畢業的學生,居然連“政治”(politics)“文明”(civilization)這些基本詞彙都不認識。問他畢業後準備幹什麼,回答說“回國創業”。再問靠什麼創業,回答說老爹會幫忙的。這兩位還算好的。第三位,則大部分時間根本不來上課。最後因缺席過多被我趕走。
這就是花錢買教育的結果。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全怪你們那個大學不行。確實,我所在的不是什麼好大學。但幾年前,我們小小的曆史係,一年畢業二十幾號人,幾位去讀研究院,其中一個去了哈佛,一個去了斯坦福。後者還是我一手教出來的油漆工的孩子。我在國內輔導一下學生,也碰到翻譯作業用穀歌翻譯機糊弄的。好像家長花錢給自己報了個班,教育就算買下來了。這樣的孩子出國留學,最後成什麼樣子也可想而知。
把教育變成消費,下一代身上就到處都是腐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