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及時修正整齊度。定期稱重,適時分群,劃定輪放區。根據體重不同、公母比例情況,決定晚上補飼量;其次弱小產蛋育成雞隨公雞一起揀出直接上市,不作產蛋用。
3.光照管理。肉用土雞光照管理按常規方法即可;肉蛋兩用雞15周齡前采用日常光照管理,15周齡開始逐漸增加光照時間,注意光的強度、顏色、時間。產蛋後每天光照時間為15.5-16.5小時,強度為10勒克司,光的顏色不可隨意改變。
4.防抱窩。產蛋土雞最易發生母雞抱窩現象,這與品種遺傳有關。防治方法有:改變環境,增加青綠飼料,增強運動,個別可采取吊、關、插紅旗等措施;抱窩初期每隻每次口服安乃近0.5克,日服2次,連服3天。
5.防止鼠獸危害。剛放養時很易受到老鼠、黃鼠狼等動物攻擊,產蛋時注意蛇等動物竄入產蛋窩。
6.雞和果保護。土雞覓食力強,活動範圍廣,喜歡飛高棲息,啄皮啄葉,嚴重影響果樹生長和水果品質,所以在水果生長收獲期果樹主幹四周用竹籬笆或魚網圈好,果實采用套袋技術。同時果樹噴灑農藥時應盡量使用低毒高效或低濃度低毒的殺菌農藥,或實行限區域放養,或實行禁放1周,避免雞群農藥中毒。
四、五大效益分析
1.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飼養成本。根據對果園套養土雞和單純水果種植大戶用工情況的調查,前者純勞動用工成本僅增加四成,加上果園除草用工減除,養雞勞動用工成本僅是正常的1/3。以3.4公頃果園為例,原飼養2500隻土雞5個月上市需勞動用工成本2500元,現僅需830多元,每隻雞可降低成本0.67元。
2.保持土雞風味,提高商品價值。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禽蛋產品的要求越來越挑剔,越是質優價高產品越是供不應求,果園放養土雞外表美觀、體形不大、皮薄肉嫩、肉質鮮美、蛋香黃多,不但銷路不成問題,其售價比普通雞高2元/公斤,每隻雞可增收2-3元。
3.降低飼料成本。如仙居雞育成產蛋後每隻每天耗料是85克左右,蛋料比為1:4。果園放養後僅晚上補飼1次,補飼量為每天每隻51克。
4.增加果園產出效益。果園放養既可除草,又可為果樹提供優質肥源,改良土壤,轉化利用廢棄果實,還是改造低產低效果園為優質高產果園行之有效的措施。
5.改善飼養環境,增加社會效益。過去養雞除大型工廠化養雞外,農村養殖戶都是在村莊附近建養殖場,排汙除臭設施不全,對居住環境影響極大,矛盾糾紛不斷。果園放養每0.067公頃僅40-50隻,而且都是在野外,加上定期翻耕土壤,幾乎沒有異味,對淨化水土、空氣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社會效益顯著,真正是一舉多得的致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