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雞野養技術
家雞野養即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庫壩河灘等天然的青飼料和昆蟲、蚯蚓等動物性飼料庫這一資源優勢,且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利用我國土雞好動活潑、覓食力強的特性,從大自然獲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飼料和蛋白質飼料降低了飼養成本,又使家雞具有了野味,現將家雞野養技術簡介如下。
一、品種選擇
我國的優質土雞,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莊河雞、三黃雞、清遠麻雞、杏花雞等,具有體型小,毛色美觀,活潑好動,耐粗飼,抗病力強的特點,適於放養。而且產蛋率高,蛋的品質好,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口,深受食客和養雞戶的喜愛。
二、棚舍的搭建
(一)場址的選擇場址應選在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山草坡,旁邊應有樹林或果園,以便雞群在太陽猛烈時到樹蔭下乘涼,還要有一片比較開闊的地帶,最好有青草、沙粒,讓雞自由的棲息和啄食。
(二)搭棚方法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覆蓋層通常用3層,由內向外先用油氈蓋第1層,以擋住陽光的直射;第2層蓋稻草,以防水蒸氣落入雞棚內;最上一層蓋薄膜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棚的另一頭開一個出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也便於通風換氣。對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和消毒對循環生產,若需利用舊棚,每一批肉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將糞便、墊草、剩料分別清理出去,更換地麵表層土,清洗工具。最好利用新棚,無汙染的草山草坡,實行遊牧飼養。對棚內土麵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麵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
(四)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通常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汙染,鬆軟,幹燥,吸水性強,長短粗細適中,種類有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發現發黴墊草應當挑出。鋪設厚度以3~5厘米為宜。但要平整,距離熱源最少10厘米以上,以防火災發生。
三、雞群的飼養管理
(一)雛雞的飼養管理
1.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讓雛雞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但亦可同時進行,因為喂料也可促它飲水,水的溫度以32℃左右為宜,水不要太熱,更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高錳酸鉀溶液。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病。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既可促進雛雞的新陳代謝,也可刺激食欲。
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開食時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雞配合顆粒料開食,亦可喂雛雞料。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紙麵上或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采食。雛雞的消化力較差故必須喂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麵的飼料。雛雞相對增重快,新陳代謝旺盛,要少量多餐。雛雞出殼2天後,食欲旺盛,此時喂料要定時、定量。喂飼時,每次不要讓雛雞吃得太飽,但又切忌讓雞受餓,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吃得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飼喂不足,又會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餐喂八成飽,可保持雛雞旺盛的食欲。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鍾吃完為宜。
2.適宜的環境溫度與濕度:育雛成敗的關鍵之一是能否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雛雞出殼時,孵化房的溫度為37.5℃,雛雞從孵化房轉到育雛室後,溫度不宜相差過大。出殼雛雞,絨毛疏而短,禦寒能力低,雛雞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體溫調節功能差;同時,雛雞的食量較少,由吃入的飼料轉化成的熱能,難於維持體溫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節更是如此。故此必須給予雛雞適宜的環境溫度。溫度對雛雞的體溫調節、采食、運動以及對飼料的消化吸收都關係極大。如果溫度過高,雛雞代謝機能受到障礙,食欲減退,體內水分大量散失,會造成生理機能失調,影響生長發育,體質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時溫度過高,還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惡癖。如果溫度過低,雛雞受涼就會相互擠壓(俗稱紮堆),因互相踩踏堆壓而造成傷亡。此外溫度過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誘發白痢病。所以,溫度過高、過低對雛雞都是不利的。
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為止。
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盡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要勤換墊料,並加強通風換氣;濕度過小,即太幹燥,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可用水盆盛水,讓其自然蒸發,達到增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