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這個問題,可是讓陳青深受折磨,他無法接受一切都是注定的,包括未來,或者或許會有的下輩子還有前世。
可是他自己推理的那一套邏輯,那時的他,又找不出絲毫漏洞,沒有接觸更多東西之前,陳青對這個世界抱著一種極端宿命論的觀點,他認為一切都已經是注定的,一個人無法去改變。
就算一個人努力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隻是命中注定他會改變而已,並不是他要去改變,縱使他將自己改變命運的決心和因由的花亂墜,也隻是注定而已。
認為一切都是注定,就算是某個不經意的想法,一次意外的受傷,一次感冒,一次爭吵……,都是注定,這樣的人生,這樣悲觀的宿命論人生,毫無疑問,是悲慘的。
得出這樣一個宿命論的結論之後,陳青曾經消沉了幾,後來還是從數學上得到了一點靈感,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的人生不是那麼昏暗。
微積分,極限的概念接觸,陳青將之化解到自己的世界觀中,他認為,無限的可能,就等於未知。
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就算一切都早已注定,但是要達成每件事情生的條件,實在太多了,一個蝴蝶煽動一下翅膀,都會引來一場風暴,而要導致每件事情的生,所需要的條件,必定多到了無限,遠在宇宙邊緣的一件很很的事情生,可能就改變了自己眼前的結果。
所以,每件事情的生,都是這個宇宙中所有事物,過去未來,一同作用的結果。
每件事情的生,就是這個宇宙的一個狀態,而促成這件事情生的因素太多,一個人永遠不可能知道全部,要是他知道了,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而不是現在的凡夫俗子。
所以,不能知道所有,那麼對於這個人來,未來和現在就都是未知的。這種未知,不是以人的自主性而轉移。
所以,一切都不是注定的,也未嚐不可。
這就是陳青拯救自己的方法,當他這麼一想,自己覺得非常有道理,對於自己而言,一切都是未知的,宿命論的觀點,不去想也罷。
這樣,兜兜轉轉,陳青又回到了原地,從此之後,陳青就感覺,關於人生啊,命運啊,這些東西,實在不用去想,不管怎麼去想,都會得出兩個有道理的結論,這兩個結論,對立統一,綜合起來,也就無用兩個字。
不管有沒有想明白,不敢得出的結論是悲觀還是樂觀,生活總是要進行下去,一切,都立足於當下,就這麼渾渾噩噩地活著,或許就是生活的真諦,思索那麼多,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因為有些問題,沒有答案。
陳青已經好長時間沒有糾結於這個問題,他以為自己已經將這個問題看透了,可是如今麵臨著觀人經下一篇,陳青也想知道觀人經給出的答案。
支配精氣神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當擁有縱橫世間的資本後,想要更上一步,需要的是什麼?
這些問題,陳青無比期待,他期待著觀人經第三篇,能夠給自己新的啟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