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城市工藝美術在現代性隱憂中的強勢發展機遇(2 / 3)

3.視覺經驗的強化導致工藝美術品觸摸感價值的隱退

在今天,人們的經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具視覺性或是更加視覺化③,從商店的各種宣傳畫麵到互聯網的用戶界麵,幾乎我們所關注的所有領域信息都在以視覺化的方式向我們展現著。人們為了適應生存環境,使得視覺文化經驗的訓練通常是在體係化設置(如影視、繪畫藝術等體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完成的④,因此這種訓練帶有強製和不可避免的屬性。但各種視覺產品的銷量和社會視覺化的發展速度證明,消費者至少在現代型社會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已有足夠的能力去適應這種視覺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而且在不斷尋求著新的視覺刺激。

正是這種對獲取信息和娛樂刺激的功能需求,孕育了iPhone等觸屏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出現和風靡。這些產品在以強大的硬件條件滿足人們的功能需要的同時,也強製著人們去適應無力學反饋的觸屏式使用方式和習慣於觸摸冰冷光滑的屏幕與電子產品的機身。

現在隨處可見的是,人們熱衷於借助這種視覺技術在視覺文化事件中尋求信息、意義或快感。然而在得到這種現代性滿足的同時,人們對身體在與其他質感與形狀的物體的接觸中能夠獲得的感知和神經對細膩的且附有情感性的質感進行體驗的需要逐漸淡忘了。這使得工藝美術品的觸感價值也在現代性中慢慢被淡忘。

三、現代性的負麵影響為城市工藝美術發展提供的契機

雖然現代性給工藝品原有的價值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由現代性給人帶來的異化和束縛等所表現出的負麵效應,人們逐漸萌生反異化和反束縛的要求,加之現代性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好於以往的物質生存條件,為人們重新重視工藝品的觸感、唯一和完滿的審美價值提供了契機。

1.在都市中異化的神經中樞需要得到釋放和回歸

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是現代性和科技文明的彙聚地,為了適應現代性社會的生存和謀求一般意義的發展,人被包括科技在內的現代性要素進行了強製化地改造,從而使人對本性體驗的需求逐漸被消費邏輯和“工具理性主義”邏輯所遮蔽。⑤對無力學反饋的屏幕操作的適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當進行按動傳統鍵盤等行為時,被按的對象會通過下陷和反彈等動作給予皮膚和肌肉神經力學信息的反饋,由此人們在獲得點擊成功等理性信息的同時,也獲取著生理本性所體驗到的舒適感與滿足感。而由iPhone引領的移動終端的操作方式的變革,使人們為了能夠高效獲取信息與進行便捷的娛樂,不得不去適應無力學反饋的觸屏操作和冰冷的握感體驗。在這適應中,人的神經中樞在“工具理性主義”的驅使下,失去了選擇的權利,麻木地服從於這種異化的技術訓練,而且人還在這種異化中實現著在現代社會中的自我身份認同。而在工作之餘,讓麻木的神經回歸對本性的體驗,成為人不可避免的需求。

而高質量工藝品所能提供的觸感體驗,正是幫助人們實現人體對生理本性體驗的滿足的良好途徑。

2.美的同質化環境使個性化工藝產品的價值被重新重視

在創造了豐富的美的產品的同時,機械複製還創造商品美的同質。

假想,如果通過市場調查,超過半數被調查的消費者認為iPhone的外觀設計最符合他們的形式審美目的,那麼在市場利益的驅使下,各廠家會跟著iPhone的風格改造自己的產品造型。過不了多長時間,消費者在市場上能看到的都將是類似iPhone的手機產品,實際上,這個現象已經成為現實。在工藝美術品市場是同樣的道理。即便被效仿的產品本身真的很美,其他產品效仿的也惟妙惟肖,那麼我們能看到的也隻能是一片“美”的荒漠。

值得慶幸的是,對同質化環境的厭倦和對個性化的需求,仍然作為人們的本性需求被保留了下來。在這個荒漠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希望擁有非器械複製而成的具有個性的工藝美術品。甚至在手工藝過程中,由於某些工藝失誤造成的痕跡,都已被重新重視為工藝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這些痕跡也確實是構成作品靈韻、圓滿與獨一特性的組成要素。以此,有理由認為,消費者對個性化與獨有性作品的需求中,潛藏著對靈韻、圓滿等審美要素或顯或隱的心靈需求。

四、強勢文化態度對工藝美術發展的作用

因循中國傳統皇恩文化的封建殘留,中國工藝美術品生產已經持著弱勢文化態度走了太久。在價值觀迷失的現代性氛圍中,這種弱勢文化的發展態度不能建立鮮明的價值取向,更不能與世界文化產生有效的對話,隻能使本民族文化中的智慧與價值最終被遮蔽。

1.強勢文化態度及其指導下的工藝美術品特征

強勢文化就是相信自己且遵循客觀規律做事的文化。具體來說,就是麵對世界,能夠根據客觀規律提出自己的價值取向,且把自己認定的價值以自信、積極的態度應用於各種交往及生產性的事件中。這是西方文化普遍具有的一種文化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