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立身處事:立場不明(5)(1 / 3)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愛講空話的年輕人問愛因斯坦怎樣才能成功。愛因斯坦就寫下了一 個公式:W=X+Y+Z,隨後他解釋道:W代表成功,X代表實幹,Y代表正確的方法。年輕人問: "那麼Z代表什麼呢?"愛因斯坦回答:"少說空話"。

對於隻講空話的清談家,自古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鄙視。早在明清之際,大思想家顏元就對 "程朱"理學的空談進行了批判。"程朱"理學專事"空中清談,靜坐冥想",引導人們脫 離現實社會,但每當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那些平時高談闊論的理學家卻都束手無 策,一籌莫展。所以,受到人們的批判是理所當然的。

誇誇其談,議論滿天都隻是鏡中花、水中月、空中樓閣。想到就要做,不要等到明天,明日 複明日,明日何其多!務實法則告訴人們,笨鳥隻要先飛,勤能補拙。務實法則又告訴人們 隻要苦心加苦力,苦盡一定甘來。不怕挫折,跌倒了再爬起來,就一定會成功。務實法則不 告訴人們務實要講究科學,統籌安排,嚴謹規劃,務實不是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蠻幹。按 秩序辦事,定目標、擬步驟、合理規劃時間。

縱觀曆史上的偉大人物,無一是空洞的夢想者。他們總是針對現實中的不滿現象而提出自己 的理想,接著就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把現狀和理想中間的鴻溝連接起來。

眼下越是不顯現的地方越是要好好做起

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有的人負責一些比較重要而且引人注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負責 的是不為人知的瑣事。如果你正好是擔任一件不受到重視的小事,你大概很容易就會感到沮 喪。一沮喪就會輕忽職守,這樣一來就容易就會出錯。一出錯就連起碼的自信也喪失了:" 連這麼無聊的工作也做不好!"就這樣一直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而無法自拔。

寫千古絕唱,創時代巨著,立曠世奇論,窮宇宙玄妙的大文豪、大藝術家、大科學家有幾人 不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刻苦勤奮,然後才取得超人常識?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由量變到 質變的過程。甘當小學生,眼睛向下,一點一滴地從小事做起,這是你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

有位很有名的服裝設計師說:"真正的裝扮重點是內在美。"越是不引人注意越是要注意, 這才是懂得裝扮的人。因為有美麗而適切的內衣,才能將外表的華麗裝扮更充分地表現出來。

就像這樣,越是不顯眼的地方越要好好地表現,這才是致勝的關鍵。

三十七、 別看到別人好眼睛就發紅

盲目仿效往往做蠢事

盲目仿效是一種不自知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亂冒進的表現,其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留下 笑柄倒是次要的,關鍵是白白浪費了本該有所作為的時間。

從前,日本住著一對老夫婦。每天老頭上山去砍柴,老婆婆在河邊洗衣服,他們生活得很快 活。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老頭的左臉頰上長一個大瘤子,這使他那張臉變得十分醜陋。

一天,老頭在山上砍了一大堆盯,剛想背著下山時,一場大雨自天而降,而且愈下愈大。眼 看回不了家,老頭隻好鑽進一棵大杉樹洞裏避雨。不一會兒便昏昏入睡了。

"丁丁冬、丁丁冬、……"伴著敲擊大鼓裏的聲音傳來悅耳的笛身和載歌載舞的喧鬧聲。他 陡然驚醒,循聲望去,林中空地上有八個天狗在跳舞。膽怯的人會害怕得逃走,可老頭是個 快樂而勇敢的人,他忘記了恐懼,"天狗,天狗,八天狗,"他唱著歌手舞足蹈地踱出了樹 洞,"算是俺就是九個天狗"。老頭唱著唱著,加入了天狗的圈子裏,樂陶陶地盡情表演。

天狗們被老人那有趣而又優美的舞蹈動作、動聽而又悅耳的歌聲所征服,都開心大笑起來。 快樂的時光轉瞬時即逝,遠處傳來雄雞報曉的啼雞。

"天快亮了,那麼明天見再見吧!"為首的天狗說道:"老爺爺,明天晚上可還要來呀!你的 歌唱和舞蹈都棒極了,請務必再來這裏!"

"好吧,好吧,我一定來"。老頭答應著。

"萬一不來可不行,把什麼留下才好。那就把這個瘤子留下作個抵押吧!"那隻天狗說完, 在老頭左邊的臉上輕輕一捏,那個大瘤子就被摘了下來,臉上絲毫沒留下痕跡。

天亮了,老頭背著柴捆下山後,對村民講述了這段奇異的經曆。隔壁有個右臉頰上長著一個 大瘤子的老頭 。聽了這位老頭的經曆後,決定今夜也上山去找那八個天狗。他照方抓藥, 也經曆了同樣的事情。但是,右邊長瘤子的老頭對歌舞一竅不通。這使天狗很失望,不耐煩 了,就說:"今天老爺爺表演的一點兒意思也沒有,幹脆把那個瘤子還給他吧!"

說完,天狗就把昨天留下的大瘤子往老頭左臉上那麼一貼,就長上了。這個老頭就帶著左邊 一個大瘤子和右邊一個大瘤子下山了。

不要眼高手低不自知

曾經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什麼最難辦?"他的回答是:"了解自己。"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現實生活中,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並不鮮見,他們心比天高,結果卻 一無所成,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沒有認識清楚。例如有些考生在填誌願時,眼睛隻盯著名 牌大學,熱門專業,而不考慮自己的實際分數,其結果隻能是一落千丈,連一般的大學也沒 得上。正如蘇格拉底所言:"至於沒有自知之明,而對自己能力有錯誤認識的人,他們對別 人和對別的人的成績也是一樣的,他們既不了解自己所要求的東西,也不了解自己所做著的 事情,更不了解自己所結交的那些人的性格,而由於所有這些事情上出了差錯,他們不但不 能獲得好的東西,反而要陷入災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