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1 / 2)

“好酒不怕巷子深”這句話早也成為民間的通俗語句,融入中國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旺盛生命力的俗語文化之中。這句話傳遍了大江南北,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啊。

在中國聞名中外的國酒茅台,在1915年的國際博覽會上,竟由於裝潢的士氣而倍受冷遇,幸虧商人靈機一動,有意摔破一瓶,頓時香氣四益,這才使茅台酒名聲大震,譽滿全球。由此可見,茅台酒最初受冷遇,不正是因為其裝潢士氣——另一種意義的巷子太深嗎?如不是商人靈機一動,我國的茅台酒不就埋沒在這深巷子裏了嗎?

一壇好酒,香飄四溢,從巷子的深處飄到大街上,從而路人皆知巷子深處有一壇好酒。這當然是在巷子並不深的前提下,假如巷子九曲回腸望不到盡頭,那麼這壇好酒終究免不了淪為平庸之物。至於是否是好酒,也就隻有自己知道了。孤芳自賞一陣,再好的酒得不到別人的品嚐也隻是徒然。

現在,人們喜歡把好酒比喻成人才,一說到人才人們必會想到伯樂,古往今來,會真正識“千裏馬”的人有多少呢?還不是靠潛意識裏自我包裝、自我推銷。當然,他們之所以把自己稱為“千裏馬”,也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是人才,並且有著實實在在的能力和過人之處。他們用智慧讓自己在同等人麵前能夠更勝一籌,讓他人信任,受他人重用。借古喻今,例如:《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薑太公釣魚”,還有“毛遂自薦”……品其中的真味,豁然頓悟:酒香真得不怕巷子深嗎?

事實上,與其別人發現自己,倒不如表現自我。有時,等著別人去發現你,隻會將你的前程葬送。

的確,在美國是不用擔心“好酒巷子深”,美國有很多Headhunter(獵頭公司),隻要你確實是才華出眾,獵頭公司就會不請自來,邀請你去一個更好的職位。美國的人才評價機製很好,就算你平時不怎麼Show UP(作秀),學校或者公司都會請一個外部評議團來評價你的業績,而這些人都是非常公正的。在這種情況下,巷子深不深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這個人是不是一瓶好酒。美國的“作秀”文化雖然可能可以讓一些人得逞,但是在美國隻要你是好酒,是絕對不用擔心自己被埋沒。

然而我們畢竟不在美國,對於現如今的中國來講,“好酒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已“麵目”全飛了,這句話不再被人們所認可,好酒大都是被處心積慮的自我包裝推銷出來的。

就像我們把酒比喻成日常生活中的產品也一樣,它也是需要通過媒體宣傳、包裝、朋友介紹等來提高產品銷售、產品性能及品牌的知名度,就算是你和同行相比產品價格、質量、款式都很不錯,可以達到頂級一二的水平且是物美價廉,但是如果缺少對外宣傳,這物美價廉又會有幾人知曉呢?

曾看過一段關於商品和廣告的文字:“過去,人們曾誤以為隻有賣不出去的,滯銷商品才需要做廣告,而優質品牌產品是‘皇帝女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廣告幹什麼?”但根據目前經濟的發展,即使是再好的商品,在現在這個商品經濟,如果不加以宣傳,不讓大眾所知曉,那麼,恐怕就很難在這個商品市場站穩腳跟!

“酒香也怕巷子深”。仔細體會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這樣的話越來越有其可信度。

沃爾特·李普曼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代意義最為重要的革命不是經濟革命或是政治革命,而是一場在被統治者中製造同意的藝術的革命——在新一代掌權者的政治生活中,勸服已然成為一門自覺的藝術與大眾政府的常規器官。

早在1922年,李普曼就意識到公共輿論可以被構建、製造和引導,為那些有興趣這樣做的人們所操縱。他發現由此而誕生的是一個全新的職業團體:公關人員,或者說是“傳媒顧問”。這些人穿梭縱橫在政治組織和媒體機構之間,為的是影響與他們客戶相關的媒體報道,並希望以此左右公共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