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選擇減少壓力,給自己開輕鬆的處方(1 / 2)

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我們心靈的寧靜總是被工作的壓力、家務瑣事、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子女教育、社會發展變化等困擾。不同程度的壓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麵對的困惑,這些問題無疑像魔鬼一樣折磨著我們,它使我們感到忐忑不安,心煩意亂,百無聊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們想做的事情上。如何正確處理壓力,減少壓力,給自己開輕鬆處方,使自己的情緒處於平和、超然的狀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向往的,這將是一道心靈優美的風景線。

不論生活提供什麼給我們,它都要教你如何尋得歡娛,即使是在神經緊繃的時候。體驗被壓力衝擊的感覺其實蠻有趣的,隻要我們能完全地和壓力結合,而不是把它視為失敗的象征。真正的危險在於將壓力變成例行公事了。陷在壓力的包圍之中沒有絲毫喘氣的空檔,是最不健康的情形了。

良性的間歇轉換是在壓力中取得幸福的關鍵。過多的歡樂往往會導致過度的妄想;同樣地,持續性的不快樂、以及因無助感而產生的內部壓力也會造成臨床上的憂鬱症。心理神經免疫學專家常用蹺蹺板來解釋“緊張”與“幸福”兩種反應之間的關係。

試著想象兩名孩童坐在蹺蹺板上的情形。他們不用耗費太大功夫便能維持蹺蹺板的平衡。我們的神經荷爾蒙也正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平衡壓力和輕鬆。這種均衡的狀態,心理神經心髒學者稱之為“良性的間歇轉換”。相反地,我們如果過著充滿高度壓力的生活,情況就有如兩頭大象分立蹺蹺板的兩端。它們要很小心才能維持蹺蹺板的平衡,如果一方稍有不慎,另一方便會衝入雲霄或跌個四腳朝天。這時候,我們的“緊張”與“幸福”就會變成一方過多、另一方過少。

大象蹺蹺板的另一個問題是:蹺蹺板本身遲早會遭受損壞。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要使高與低維持平衡,但我們的身體卻會受不了這樣的折騰,種種跡象會在臉上、免疫係統的反應上、以及情緒上顯現出來。有些人拚命努力想減輕壓力、時時要求自己積極向上、或是辛勤工作以換取快樂。可惜努力過了頭,反而會使壓力過大、樂趣全失。在我們高低起伏的人生中,我們應該學會減少壓力。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減少壓力,從重重壓力的當中走出來呢?

首先,積極麵對壓力。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人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壓力。可是,壓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變為動力,就看我們自己怎樣去麵對。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總喜歡把別人的壓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看到別人升職、發財,就總會納悶,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不是自己呢?其實隻要自己盡了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有些東西是急不來也想不來的。與其讓自己無謂地煩惱,倒不如想一些開心的事,多學一些知識,從而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更多色彩。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在其中不進則退,因此當遭遇壓力時,明智的辦法是采取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來麵對。若實在承受不了,也不要讓自己身陷其中,你可以通過看看書、塗塗畫、聽聽音樂等,讓心情慢慢放鬆下來,再重新去麵對。此時你就會發現壓力其實也沒有那麼大。

其次,減壓先要解開心結。有一則小寓言,說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隻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被自己身上的重物給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