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1 / 2)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麵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麵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台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裏的時候,裏麵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隻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生活中有自我封閉傾向的人不在少數,自我封閉的人同其他人在行為上沒有太大的不同,突出的表現是有些缺乏自信,認為別人所幹的事比自己要出色,而自己則很平庸。對外界的信息,自我封閉的人往往不願主動地分析和接納,認為那些與自己無關,但他們與持“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態度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往往認為自己無力操縱外界的事物,即使自己努力接受外界信息,也趕不上人家。這種自我設限的思想可能從社會交往中逐漸擴展到工作單位和家庭中,並感到有很多事不是自己能夠應付的。

造成自我封閉狀態的原因,後天因素占很大比重,很多行為實際上是他們在現實的生活和工作中“習得”的。一方麵,一個性格上怯懦、保守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追求穩妥,沒有勇氣去主動承擔一些責任與挑戰,把自己局限於一個相對安逸和舒適的境界裏,這樣,久而久之,為自我封閉狀態提供了形成的溫床;另一方麵,社會生活中“惰性”也有可能為自我封閉創造條件,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現代人的思想上和行為上跟上時代的腳步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可能迷戀過去那種安逸的生活,不主動去接受外界的信息,隨著時光的流逝,可能有一種“一步趕不上,處處趕不上”的感覺,久而久知,就有可能落入自我封閉的泥潭。

人們都喜歡和煦的春風,明媚的陽光,因為這會給人帶來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你的心也會有一種暖暖地沐浴在陽光下的感覺,你一定會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它帶有陽光的味道。其實,要想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很簡單,那就是敞開心扉去麵對現實。

人的內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結而成的,所以我們才能在鄰居或朋友之間建立起誠摯的友誼;才能在夫妻間建立起成功美滿的婚姻和家庭;社會也才能通過感情的紐帶協調轉動。

真摯的感情無影無形,但它卻比任何實際的東西都更有價值。正因為如此,尋找失落的童年時的笑聲和真情,也才會成為人們曆盡磨難後的夢想。

天性開朗、熱情、奔放的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去追求少年老成的效果,以至於製造出一副扭曲的性格,它比肢體的殘疾更令人悲哀。裝出一副老於世故的外表和麻木不仁的麵孔,去迎合某種觀念和大眾化的口味,是脆弱怯懦的表現。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注意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並大膽表現它是美好和幸福的。

當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閉起來時,我們有必要反躬自問我怕的是什麼?我為什麼不能更自由、更真實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麵具裏呢?

過分、浮誇的感情並不可取,但我們不能因此對生活中真正打動我們內心的人和事也裝做視而不見。把感情封閉起來,戴上所謂成年人的千篇一律的麵具去生活,這隻會使我們的生活腐敗變質。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