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你是否對你現在所做事情感到乏味,感到無力呢?你是常常想著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呢?你是否常常想著今天怎麼還不結束呢?你是否想過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呢?那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想法呢?
請看下麵的故事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
在試用一個星期之後,他向主管提出辭呈。女主管在這個行業中資曆相當深,每天做重複的工作卻樂此不疲,這很讓他不解。
“起初,我以為我是很有興趣的。工作了一個星期以後,我才發現我對這個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他說得理直氣壯。
“我該恭喜你。至少你才做了8天,就發現你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她感觸萬千地看著他,雖然有點失望,但不忍心責怪。
幾天前,他來應聘的時候,興致勃勃地表現出他對這個行業的熱愛。他那份“不入此行,終身遺憾”的豪情壯誌讓她格外看好。
他缺乏經驗,沒有關係。熱忱才是年輕人最大的資產。基於這個理由,她很快說服自己,也說服了高層主管。沒有想到,三分鍾熱度的遺憾竟發生在他的身上。該怪自己看走了眼,還是要怪這年輕人太莽撞?
“說真的,我很想知道,你在這種工作上熬了多久?”臨走前,他不解地問。
“8年。”她斬釘截鐵地說。“我做這個工作,做了8年。而且愈做愈覺得有趣。”
“8年?我做了不到8天,就覺得無聊死了。”他坦白承認。
“我不清楚你的狀況,不知道你到底是因為判斷錯誤入錯了行,還是碰到一些困難而退縮?不過,如果你真的覺得這個工作不適合你,我真心恭喜你,你沒有在這裏浪費太多時間。有些人,做了半輩子,結果一事無成,才發現原來自己從來沒有喜歡過這份工作。就像有些人,結婚幾十年,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愛過對方。這種感覺是很可怕的。”
聽了她的回應,他有些感動,便誠懇地向她請教:“難道這8年來,你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沒有。真的沒有。”她回顧往昔,以十分感懷的語氣說:“我跌倒過,痛過,也疲憊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愈是這樣,我愈發現自己真的很愛這份工作。我還是要拿愛情打比方,隻有當你喜歡一個人的優點的同時也喜歡她的缺點時,愛才會長久。”
“也許我熬過這8天,就會熬到8年。”他說。
“可惜,你熬不過這8天。”她說完一笑,送他離開辦公室。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看看你是否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一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原則做了貼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都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這是第一原則。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做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於是你了解到必須全力以赴,增加對工作的認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長,而是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