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的想法,也許我們的心靈就不會被折磨得千瘡百孔,被擠壓得支離破碎,我們也就會顯得坦然多了,從而使我們永遠地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著追求。
別跟自己過不去,要順其自然。有些心理問題者,在其症狀出現時,越想努力克服症狀,就會使自己內心衝突加重,苦惱更甚,症狀就越頑固。假如在症狀出現時,對其采取不在乎的態度,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接受症狀,以平常心對待。這樣症狀就會慢慢自動消失。順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讓心理患者一方麵對自己的症狀和情緒自然接受,另一方麵靠自身努力帶著症狀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撤、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撤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撤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內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了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從這則寓言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順其自然,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有一位患者到醫院就診,說自己不舒服。醫生對他進行了全麵體格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毛病,但這位患者卻一天天消瘦下去,對此束手無策。最後,一位心理醫生對這位患者進行了一次的徹底檢查,然後對他說:你患的是極平常的綜合征。還告訴他,現在剛試驗成功了一種特效藥,專治這種病症,注射一劑,保證三天後恢複。打針後三天,患者果然神靈活現地好了。其實,心理醫生注射的僅為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語言暗示作用。
很多時候,是人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罷了。隻要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改變人的認知,你就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了。有一個年青人上公共汽車,前麵一位中年人踩了他一腳,這個年青人憤怒到了極點,此時在他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上車站穩後,立即給那位中年人一個耳光。當他正準備動手時,前麵那年中年人好像意識到自己踩了後麵一個人,回頭帶著歉意,原來是個瞎子,年青人的憤怒情緒立刻平息下來,原諒了那位中年瞎子。可以想象,如果那個中年人不是個瞎子,一頓吵罵是不可避免的。
每個人都不是完人,也不可能什麼事都做到十全十美,誰都有可能犯錯,但隻要你盡力而為,盡到你的心意,你就沒有必要陷入內疚之中而不能自拔,就沒有必要為某種不順之事而耿耿難眠或為某個假想目標而憤憤不平或憂心忡忡。
別跟自己過不去,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一種自我控製的突破。它會促使我們從容地走自己選擇的道路,踏踏實實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既是對自己的愛護,又是對生命的珍惜。
假如我們不痛快,要學會原諒自己,哪怕是人生旅途上遇到了淒風慘霧,這樣你才會輕鬆快樂。
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原諒自己,擺脫自身的控製,我們的心理少了一點陰影,我們的生活也就多出一些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