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苦惱總是有的,有時並不在於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難達到。所以我們便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後,我們就自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等,就這樣自我設陷,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有一位母親,多年從事高科技的研究,在事業方麵很有成就。然而,在生活方麵,她卻是個孤僻怪異、憤世嫉俗之人。她聽不慣年輕一代喜歡的流行音樂,還不是一般的“不喜歡”,而是一種“憤恨”,她隻要聽到搖滾音樂、網絡歌曲之類,就會憤憤然痛斥一番,甚至采取用棉花球堵耳朵的方式以示抗議。她也不喜歡那些什麼青春小說,一看到什麼可愛淘啊、郭敬明啊的書就扔掉,也不允許別人在她麵前談論什麼《狼之誘惑》、《夢裏幻城》。
她有一個孝順而又優秀的女兒,在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在研究所裏做學問。而這位母親卻對女兒說,“做什麼學問啊,掙錢太少,我都做了一輩子學問了,沒什麼意思。”女兒聽了母親的話,辭掉了原先的工作,應聘到一家跨國大公司做白領,工資也很高,生活得也很好。然而她母親還是不滿意,整天嘮嘮叨叨,說女兒的工作沒有前途,公司總歸是別人的,以後老了怎麼辦。女兒一賭氣,不做白領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又憑著自己的努力,很快成為行業內有名的女強人。
女兒很感激母親的培育之恩,因此她也千方百計要順著母親的心,為的是讓母親能有個幸福的晚年。她以為母親這下總該滿意了,然而她錯了,她的母親依舊一天到晚嘮嘮叨叨,還是莫名其妙地發脾氣,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生著無關緊要的人的氣。她總是陷入雜事中不能自拔,時常為找一個很小的東西把家裏翻得亂七八糟。甚至生修水修電以及送水工人的氣,一會兒埋怨他們事情沒做好,一會兒又懷疑他們偷了東西。
事例當中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的“沒事老跟自己過不去”之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與這位母親一樣,總是喜歡跟自己過不去,事情完美就開心,事情不合意願,痛苦就層出不窮,生活沒有完美。如此,豈不痛苦一輩子?有時,不合理的想法所帶來的痛苦,會超過事情本身的影響力。先哲雲:“同一件事情,想得開是天堂,相不開是地獄。”既然如此,何苦跟自己過不去?
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問題,你的一切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你的欲求太高,背負的東西太沉重。於是你便會覺得越累。你要知道,放下便是擺脫自身的“魔鬼”控製,便是快樂,舍得放棄就是快樂。人的一生很短暫,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麵麵都有顧及,而世界上又有那麼多炫目的精彩,這時,放棄一些對你而言並不必要的“精彩”,讓自己快樂,那麼你何樂而不為呢?緊抓住沒有意義的東西死不放手,隻能折磨自己,何不選擇撒手,選擇智慧人生。現實生活往往不是一種單純的取與舍,它們總是在你死我活的較量中,相隨相伴。不要對失去的斤斤計較,有時我們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和美好。
美國總統林肯有一個良好習慣,他總在自己的書桌的一角上保存著最近發表幽默故事,每當他疲勞厭倦或是沮喪的時候就拿起這些幽默讀上一兩篇,疲勞和困倦就會得到很大的緩解,這也會給他帶來更愉快的心情。樂觀的人總是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麵,隨時準備扭轉敗局,因此,他們到哪裏都會受人歡迎。他們不但自己快樂,而且還能給別人帶去快樂。沒有注定一生愉快的人,但樂觀的人卻總能將快樂延續一生。試著找找看,你的身邊就有快樂,愉悅的心情,就會讓你有力地扭轉失敗的局麵。有廣闊心胸的人不把寬容看成是忍辱負重,而是看成美德和幸福。
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與完全推卸責任相反,有時我們竟然全部承擔了並不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不是為自己開脫,很多時候,事情的起因發展與經過結果並不僅僅隻是我們自己的錯,而別人,或許也有幾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