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突破自己就是最偉大的勝利(1 / 2)

美國《運動畫刊》上登載了一副漫畫,畫麵是一名拳擊手累癱在練習場上,標題為《突然間,你發現最難擊敗的對手竟是自己》。這個標題實在耐人尋味。

一切事物的根源就是“我”,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受影響的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對事物做出評價的是我們自己,對某一客觀事實你是如何思考的,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對事物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是所產生的影響有消極和積極之分,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後的結果。消極思維的人總能找到消極的理由,最終得到消極的結果,從而逆向強化他消極的潛意識,使他更加消極。積極思維的人他們對事物永遠都能找到積極的解釋,然後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最終也能得到積極的結果,從而正向強化他積極的潛意識,使他成為更加積極的思維者。

有位科學家曾做了一個這樣的試驗,把一隻跳蚤放在一個實驗用的大量杯裏,跳蚤很輕易地從杯子裏跳出來了,再重複一遍,還是一樣。

過了幾天,實驗者在杯子上加蓋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板,跳蚤像以往一樣躍身跳起,一跳起就撞在了玻璃板上,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起初,跳蚤仍堅持不停地蹦跳,每次跳起都撞在玻璃板上,經過若幹次的反複跳、撞之後,聽不到撞擊聲了。實驗人員發現這隻跳蚤自覺地降低了跳起的高度,在玻璃板下方幾公分處悠閑、自由地上下跳躍著。

跳蚤在這個高度來回跳蹦了幾天之後,實驗者將玻璃板往下移,跳蚤又與前次一樣,剛一躍起,頭便撞在了玻璃板上,發出清脆的撞擊聲,如此來回蹦跳了幾次,隻聽到“砰、砰、砰……”的聲音,接下來一段時間,便聽不到撞擊聲了。試驗者發現,跳蚤又自動降低了跳起的高度,它又在玻璃板下方幾公分處悠閑、自由地上下跳動著。

於是,實驗者又將玻璃板繼續往下移,而跳蚤為避免受傷,也繼續降低跳躍的高度。實驗者最後將玻璃板壓到幾近量杯的底部。隻見,這隻跳蚤不再急速地跳動了,而是在量杯底部緩慢地爬行著。這種狀況延續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實驗者拿掉了量杯上的玻璃板,可是,這隻跳蚤依然在杯底爬行著,它再也無法上下輕快地蹦跳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在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年輕時意氣風發,屢屢去嚐試成功,但是時常事與願違,屢屢失敗。幾次失敗以後,他們便開始不是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是千方百計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原有的一切限製已取消。就像剛才的“玻璃蓋”雖然被取掉,但他們早已被撞怕了,或是已經習慣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們往往因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願忍受失敗者的生活。

跳蚤難道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絕對不是。隻是它的心裏麵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

讓這隻跳蚤再次跳出這個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簡單,隻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盞酒精燈在杯底加熱,當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嘣”的一下,跳了出來。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這樣,有時候,往往是我們自己在內心給自己做了限定,總是認為自己做不到,不可能等等,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把自己限定在了自己做的玻璃罩下,甚至連嚐試的勇氣都沒有,日複一日,這樣的人必將一事無成。

一天,劉強在鄉下看到有位老農把一頭大水牛栓在一個小小的木樁上。於是他就走上前,對老農說:“大伯,它會跑掉的。”老農聽了嗬嗬一笑,語氣很肯定地說:“它不會跑掉的,從來就是這樣的。”劉強有些迷惑,忍不住又問:“為什麼不會呢?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木樁,牛隻要稍稍用點力,就可以拔出來了?”這時,老農靠近劉強,壓低聲音:“小夥子,我告訴你,當這頭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把它栓在這個木樁上。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呆著,有時撒野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有心思跟這個木樁鬥了。有一次,我拿著草料來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會掙脫木樁去吃草。可是,它沒有,隻是叫了兩聲,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著草料了。你說,有意思嗎?”劉強聽了之後,從中領悟到:約束這頭牛的並不是那個小小的木樁,而是它自己用慣性設置的精神枷鎖。其實,人也是如此。有的人總是用一種定勢思維去經營自己的人生,結果,怎麼也走不出自己為自己設置的牢獄,終生與成功無緣。想想看,這個世界,除了我們自己以外,還有誰能讓我們擁有自由?我們隻有突破自己,才能擁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