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教育之我見

教育研究與探索

作者:杜高鋒

隨著計生政策的落實,我國出現了眾多的獨生子女家庭。富足的經濟條件和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助長了一些獨生子女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從小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使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如何科學教育?筆者認為:

一、父母要作好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待人處事表情、神態等都會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它們會直接被孩子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模仿。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幼小的孩子就如同素潔的絲絹,在什麼色彩中生活,就會被染成什麼顏色;有什麼樣的父母影響,就會影響孩子形成什麼樣的個性特征。在這方麵,我有深刻地感觸。因為家中鋪有地板,我每次扔廢物時都要把放進垃圾簍裏。我家一歲多小孩子受到了薰陶,竟然有一次也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揀起來放進垃圾簍裏。因此,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父母在尊老愛幼、勤勞儉樸、尊重他人、禮貌待人、誠實守信等方麵作表率,來潛移墨化地影響、教育孩子,為孩子未來發展做準備。

二、家庭要成為第一等環境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並不是指家庭的富有,而是指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是孟子母親為了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多次搬遷,國外有居裏夫人一家四人獲得諾貝爾獎,一家人有如此高的成就是來源於良好的家庭環境。古語說得好:“入芝蘭之室,久聞不知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聞不知其臭。”現在,一些家庭裏賭聲隨處可聞,父母玩在興頭上,孩子來了,家長塞些錢就把孩子打發走了。這些不良的環境會讓孩子心神不寧,甚至引導他們走向歧途。

三、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與成人存在明顯差異。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要按成人標準去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興趣和愛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增強。父母也能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博取他們的信任,傾聽他們的心聲以及了解他們對某些事情的看法。父母通過傾聽才能全麵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才能合理地幫助他們認識、分析事物,引導他們建康成長。在生活中,許多獨生子女的零花錢可能會用在網絡遊戲上,被其所迷惑;也可能會用在比吃比穿上……在物質方麵孩子是富足的,但在情感和人際交往上是貧乏的。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引導他們正確合理地消費。還有部分家長視子女為自已的私有財產,隨意管教打罵,這些教育方法都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