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設有效情境 提高數學課堂實效(1 / 2)

創設有效情境 提高數學課堂實效

課堂藝術

作者:秦潔珍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係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有了新的變化,教師都樂於去創設情境開展教學,這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然而,有些課創設的問題情境複雜、牽強附會,學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課堂教學流程舒緩有餘而緊湊不足,教學效果不高。因此教師要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把握情境創設的本質,要使所創設的情境能真正服務學生的學習,不要因形式需要而創設,要因實際需要而創設,要講求課堂的實效。

一、明確情境創設的目的

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並在恰當的時候呈現。我在教學“體積概念”之前,〖TP1.TIF;%45%40,Y〗為學生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烏鴉原來是喝不到水的,後來為什麼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與水位升高有什麼聯係?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理解並牢固掌握體積的概念。我就這樣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知識自身規律方麵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很好地把握了本課的難點,讓學生找到突破難點的“金鑰匙”。

而我校有一位老師在執教“垂直與平行”時創設的情境是:請同學們將兩支鉛筆依次拋起來,使它們掉在桌麵上,看看可能會出現怎樣的圖形?讓每個學生在桌子上試一試,再將典型的圖形展示出來。動手操作一開始,教室內頓時沸騰了,響聲此起彼伏。有的都掉地上了,撿鉛筆的,拋鉛筆的,真是好一片“熱鬧”啊!可到了展示的時間,教師預想的“垂直與平行”卻沒有出來。學生在教師急切的期待中絞盡腦汁的去猜,就是弄不明白老師想要什麼……。這樣的情境不利於學生觀察、操作、思考。理論上,兩支鉛筆掉在地上會出現“垂直與平行”的情況。但一般在有限的40分鍾內,“平行與垂直”出現的機率非常小,顯然這樣的情境就是無效。因此,教師不要忘記創設情境的目的,不要把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

二、把握情境創設的關鍵

教學情境的針對性、趣味性、挑戰性是情境是否有效的關鍵。

(一)情境要有針對性。

情境的創設必須針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年齡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和要求,創設的情境能有效促進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比如在教學《2、3、5倍數的特征》,這樣創設情境:

請同學們在0-9這10個數中,任意挑選數字組成不同的兩位數,然後請大家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你寫的兩位數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3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然後填寫上麵的學習報告單。

這樣的教學片斷所創設的情境自然流暢,所提供的材料有利於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猜想和驗證、分析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開展自主探索,尋找規律。

(二)情境要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