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探微(1 / 1)

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探微

課堂藝術

作者:劉光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學習的效果則取決於他們自身的努力和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上下工夫。實踐中,筆者認為: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悅而有勇氣地麵對學習困難。一是要排除與學生的對立情緒,塑造親和的形象,以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和謙遜的作風感染學生,形成師生融為一體的課堂氛圍。二是要鼓勵學生,相信學生,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和參與課堂的信心。三是要了解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

二、催化良好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自我學習的關鍵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催化劑。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做到課前認真預習,課中認真思考,課後認真複習。

在教學中,向學生介紹科學學科的發展史、科學趣聞和科學家故事等,可以培養學生學好科學的興趣。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使學生倍感親切。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教師及時評價學習效果、組織競賽,能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華,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激發和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

三、加強有益的實踐活動

教學應該滿足學生未來學習、生活的需要。教師要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踐,找到其在生活中的原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現實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科學課程的價值。

例如一道開放性的實驗,通過嚐試、製作表格、統計結果,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於學生理解。同時,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和觀察實踐的能力,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的。

四、注重優良的方法指導

實踐證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替代學生思考,而要盡可能使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適當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悟出方法。學生經曆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學習推理後,才能體會複雜問題從簡入手、分步探究的道理,領悟化難為易的方法和思想。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隻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