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中職生中進行順境逆境教育的探討(1 / 2)

在中職生中進行順境逆境教育的探討

學科研究

作者:馮有亮

摘 要:據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新編教材《哲學與人生》教學大綱的要求,將人生發展中的順境和逆境歸於第二單元第五課進行教學和理解。在認真備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極有必要在原教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中職生的實際,全麵而深入地對順境逆境這兩種境遇進行探討,作一個前瞻性的心理預防尤為必要。

關鍵詞:辯證思維;順境;逆境;轉化;心理;疏導

教材第二單元用哲學的觀點來點明題旨。即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而直接涉及兩種境遇是第五課變化發展與順境逆境進行簡潔的討論。我要在這裏研討的是在中職生整個學習進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和人生中兩種境遇的辯證教育,顯得至為重要。

通過該教材三年的教學實踐,結合對畢業生以及頂崗實習學生的跟蹤調查,有必要對在校學生進行兩種境遇的心理疏導教育,以適應未來職業崗位、人生旅程的需要,進而使每個學生真正走好人生路,活的鮮豔、活的坦然、活的更有價值。

那麼,我是怎樣進行研習和教育教學實踐的呢?

一、全麵而深入地研究分析、消化教材

這裏就要對事物的變化發展作初步認識。就是說從哲學的角度講,萬事萬物的發展具有永恒的性質,一切都處於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新事物在不斷的產生,舊事物在不斷的消亡,永恒變化運動和發展是事物的本質表現。事物的變化又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事物的發展則又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也就是一個不斷變化,永恒發展的過程。

由此而理解到人生是“流水”,也是“登山”,是“演戲”,還是“戰鬥”,如似通常講的那樣,人生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

二、人生發展中的順境與逆境

基於對萬事萬物的唯物辯證關係的認識,有必要在中職生中開展人生發展中的兩種境遇教育,即對順境與逆境問題的深入討論,以利學生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正確對待未來人生旅途中的各種機遇和挑戰。從而以從容不迫,坦然有序的心態去對待之。

那麼,何謂順境和逆境呢?

順境實際上就是指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行進時有著優厚的條件保證,障礙和阻力比較小,可以較為順利的達到成功的彼岸。

逆境則是指在人生旅途上行進時遭遇的障礙和阻力較大或較為嚴重,一時難以達到成功的彼岸。

作為現實中的中職生,應該怎樣對待或應對這兩種境遇呢?

1.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聯係現實生活實際,真正弄懂弄清順境和逆境的涵義,深入感悟這兩種境遇所蘊含的哲學道理和人生真諦。

2.通過教學,竭盡啟迪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教與學的互動,認真討論,體會順境與逆境的辯證關係。即人生在世,順境與逆境相伴而生。順境,人之所求,往往又有求而違人意;逆境,人之所遇,往往又避之而不及,不期而遇,有違人意,卻又無可奈何!

3.對順境要有正確而有效的態度待之。一方麵在順境時,要抓住機遇,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也顯示人生價值,為個人的人生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另一方麵在順境麵前切不可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忘孚所以,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否則,順境就會產生逆轉。那麼,廣大的中職生就很有必要固守那份順利,避免不利結果的出現。

4.可能最難為情的,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特別是中職生想避,而又避之不及的是逆境這種人生境遇了,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而全麵的深入討論。

我們怎樣來對待這個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