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正確對待逆境,要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
古語有雲:“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就是說,不經一番風雨,怎知秋風?人生不經磨練,怎能體會人生的真味?
而廣大的中職生還是一群不醒人世的少男少女,如要對他們的實際,特別是心理方麵的實際多一點客觀而務實的分析和了解,就會認識到我們所有的工作都不會白做的,會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的理解和認同。
在廣大的中職生身上,心理表現的優勢勿容懷疑,應予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他們心理上以及思想上存在的各種不同問題,以利我們有清醒而客觀的認識。分析示下:
(一)他們比較缺乏成就動機。
許多學生隻為在學校三年,拿一張中專文憑和一張職業資格證書,混時混世成其中職三年的主事,進取心蕩然無存。
(二)他們厭學情緒濃厚。
由於中職生的許多同學在中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氣,沒得到根本改進,學習上的動力欠缺。又加基礎差,又無克服缺點、壞習氣的恒心和決心,在學習上就失去了應有的興趣和動力。
(三)還有就是,他們自卑心理嚴重、缺乏應有的自信心。
許多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對未來沒有自信的把握度,驅動力缺失。
(四)他們依賴的心理與渴望自立的想法並存。
由於長期存在的“成績好一切就好”評定標準,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依賴習慣,實限製了他們真正的實現自主。
(五)他們不但容易情緒衝動、行事偏激,而且自控能力較差。
這與他們處於青春期的年齡有很大關係。我們應該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全麵客觀地分析他們出現此類情況的主客觀原因,應寄予積極的、向上的、陽光的、正麵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
(六)另外,他們逆反心理嚴重。
由於他們處於青春期的最重要的時期,他們的父母及長輩的教育許多時候不得法,就造成了一些中職生不分是非黑白,對人對事均釆取不正確的態度,予以逆反。
正是因為他們以上心理的弱點和問題,修正、磨練他們的人生意誌,進行逆境方麵的教育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中職生在順境麵前往往會產生耽於安樂,不思進取;而在逆境中則又往往遇難而退,沉淪而頹廢。
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順境與逆境的辯證思維教育。告訴他們,二者會產生轉化。
逆境在許多人的人生路途上往往居多,如若處置不當就會消磨鬥誌,削弱戰鬥力。但是“自古英雄多磨難”、“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凡有誌氣,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曆經風雨和磨難,遭遇百般挫折,吃盡千般苦,嚐盡無賴和辛酸,都憑借他們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戰勝一切困難,取得事業的成功。
縱觀人世滄桑,處於順境,切不可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處於逆境,不可怕,切不可消極等待,更不可自甘墮落和沉淪。
我們要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順境和逆境要有理性的、平和的心態和思想認識去感悟、體驗順境和逆境,把握住順逆二境的辯證轉換。成功不傲,失敗不餒。這才是新時代中職生在人生旅途中的正確態度。
參考文獻
[1]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出版的《哲學與人生》,2009年5月.
[2]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修正版,2009年7月.
[3] 二00九年《當代職校生》報刊“職業教育優秀論文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