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探索(2 / 3)

數學是一門嚴肅的自然科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雖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有興趣在數學學習方麵進行鑽研,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數學興趣較弱,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以致影響學習效率,使得學習效率低下,以至於成績難以提高。因此,最大範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創設合適的數學教學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教學情境的設計應結合農村初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心理特征,創設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情境。

1.有趣的課堂導入創設情境。課堂導入是指在講解新知或數學教學活動開始之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啟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一個巧妙而又正確的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欲望和學習動機,同時還能起到聯結知識,溝通師生情感的作用。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巧設懸念、創設情景、直觀演示、媒體導入等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2.聯係生活,巧用比喻創設情境。數學知識當中,有不少抽象的內容,對部分學生來說是理解的難點,也是難以產生興趣的內容。但若巧用比喻,聯係生活,則可使學生容易理解,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讓學生發現數學中的趣味。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在的內動力,是影響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數學雖然是一門嚴肅的自然科學,但是其中也不乏趣味性的內容。在教學中,若能讓學生發現數學中的趣味性內容,將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的。如果能在開始學習時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將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深入的學習。

4.借助問題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學生未知的數學規律、法則、關係、事實等前置應用,創設新奇的懸念情境,展示數學知識的非凡魅力,有助於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得以繼續和延伸。例如在“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中,可以這樣導入:把厚0.1毫米的紙依次折疊1次、2次、3次、4次、5次,列式並計算紙張的厚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紙張厚度所發生的變化是在成倍的增長。進一步提問:如果一層樓有3米高,把足夠長的0.1毫米的紙連續折疊20次會有多少層樓高?折疊幾次就會超過珠穆朗瑪峰?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最後老師告訴學生:連續折疊20次大概有35層樓高,連續折疊27次就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了,而折疊30次就有12個珠穆朗瑪峰了。這一驚人的答案令學生非常驚歎和興奮,並集中精神,進入思維活躍的最佳狀態,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興趣是決定學生能否主動學習的關鍵,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借助活動創設情境。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抽象、枯燥、難理解。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於手指尖上”。我們教師和學生都應有這樣深切的感受:聽來的記不住,看到的記不牢,隻有動手做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就是讓他們去動手操作。例如在“圓周角”一節中,可設計活動情境如下:(讓學生進行以下操作)①作已知圓的任意一個圓周角②再畫出這個圓周角所夾弧對的圓心角;③分別量出圓周角與圓心角的度數,你發現了什麼?④再任意作一個圓周角,是否還有上麵的結論?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自已能總結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關於圓周角的結論,即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圓心角的一半。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來證明了。課堂引入自然順暢。

(六)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1.主動駕馭教材,優化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材的固定不變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夠根據學生生活實際主動地去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例如“工程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一項工程,甲獨做6天完成,乙獨做10天完成,若甲、乙兩人先合做3天,剩下的工作由乙單獨完成,問乙還需幾天完成?要求是讓學生理解並掌握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方法,這類應用題和小學學過的應用題有相同的基本數量關係,即: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關鍵在於這類應用題的工作總量要用單位“1”表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出現,但學生如果能聯係已學的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就用不著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獨立解答嚐試。如學生有困難,設計這樣的題目:“運完360塊磚,甲獨運6次運完,乙獨運12次運完,甲、乙兩人合運幾次運完?”進行鋪墊。在計算的基礎上與“工程問題應用題”進行比較,便於學生找出異同,建構數學模型,抓住解題的關鍵,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保證。

由上述的實例可以看出,對於教材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靈活處理,讓教材為學生的學服務,而不是被其束縛。因此,教師應該有新的教材觀,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主旨出發,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課思路,可以對教學內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內容,也可以放手讓學生去開發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師生的雙主體地位。

2.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單一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多媒體課件教學在這方麵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運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兩種教學方法優勢互補,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使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麵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吸引他們長期的注意力,讓他們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