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
學科研究
作者:董燕舞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麵,它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陣地,但是眼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成為了製約語文發展的瓶頸,怎樣才能給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一個支點,開創語文閱讀教學嶄新的局麵呢?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困惑;人本對話
我們說,語文是一門生活的學科,它的含義是很豐富的:①語文的外延式生活,生活是語文的土壤,是語文的立身之本。離開了生活的語文是狹隘的語文,是灰色的語文,因為這樣的語文已經失去了光彩,把語文關在四壁合攏的課堂,無疑是扼殺語文的生命。②語文是要服務於生活的,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運動祖國的文字,培養生活的能力。學習語文不是為了培養“二腳書櫥”,而是讓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價值之一就是體現在學生的個人生活實踐。③閱讀的世界時人的第三個世界,語文要發展學生,尤其是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劉國征先生說:“更進一步地認識語文作為工具的特殊性,這是人體功能的一部分,天然地與人的生活、思鄉、情感聯係在一起。”語言活動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語言與豐富情感、匡正思想、健全人格永遠是連在一起的,它構成了人的整個生命的運行,完善了人的真正的健康生活。語文世界就是這樣的寬廣而豐富多彩。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
語文教學究竟碰到了什麼問題?花時最多,收效不大。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在何處,許多語文教學專家和老師都進行討論,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一)閱讀主題的迷失。
教師把學生看成是生產“分數”的機器,以學生所獲得的高分作為自己評定職稱,獲得優厚待遇的工具,學生則把教師看做是幫助自己獲得高分升入理想高一級學校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逐步喪失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老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一堂語文課下來聽不到學生的琅琅讀讀書聲,竊竊質疑聲,熱烈討論聲。老師的講書代替了學生的讀書,語文閱讀竟然出現了學生不閱讀的怪現象。作為文字、文學、文化教學的語文課長此以往,豈有質量不低之理?
(二)閱讀情感的淡薄。
眼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學生對語文課缺乏興趣呢,為什麼一些學生一上語文課便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語文教學很少有人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甚至是老師本身也少有情感的投入。一堂課下來,可是說是“波瀾不驚”,平靜得如一潭死水,了無生氣。這種沒有了活力的語文課,又怎麼能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產生吸引學生的無窮魅力呢?李鎮西老師曾說過:“語文與數理化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靈與活。”語文教學必須豐富學生的情感活動,老師應該用自己的真情趣撥動學生的心靈的情弦,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必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閱讀,加強情感的體驗和思想的感悟,這是十分重要的。
(三)閱讀教學功利太切。
當前的閱讀教學中浮躁、急功近利的情況很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就上課而言,學生對課文內容尚不十分熟悉,語言中許多精妙之處尚未細細咀嚼,便開始進入討論,追求一種表麵的燦爛,以掩蓋內在的蒼白。語文教學一切環繞著考試指揮棒轉,考什麼教什麼成為語文教學不成文的規則。應試教育排斥了語文閱讀中的想象力、創造力、批判力和良好情感的培養,削弱了語文應有的文化知識拓展,其損失和危害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