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芻議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1 / 2)

芻議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科研究

作者:劉玉笛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一個沒有創新意識的民族就難以屹立於世界之林。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當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在初中學生中培養創新能力更為迫切。文中,本人依據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從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廣闊性、趣味性、延伸性等四方麵暢談了自己的認識與做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思維

一、鼓勵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善疑多問,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教師也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質疑情境,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善於捕捉好的提問和答問,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對學生萌發的創新精神及認識,教師要多加保護和培養,這樣才能有利於全體學生多思考、多發現問題,有利於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鼓勵學生質疑、釋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積極鼓勵和啟發學生主動提問和善於提問,在質疑和釋疑中激發思維,提高素質。

例如在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本人是這樣來設計提問的:一問究原因:誰是最可愛的人呢?為什麼說他是最可愛的人呢?二問尋依據:課文列舉了那些事例來說誌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呢?三問提異議:作者為什麼要列舉“戰鬥”、“救小孩”、“談話”這三件事呢?四問求異同:這三件事選擇的角度有何不同?有何內在聯係呢?五問找規律:這三件事揭示的中心是什麼呢?

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司空見慣之處,注意事物間存在的差異性、特殊性及新的關係,打破常規,衝破障礙,敏銳的發現新問題。

二、放飛想象,培養創新思維的廣闊性

培養創造想象能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麵。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化的源泉。創造想象是一種根據語言表達或非語言描繪在頭腦中形成有關事物形象的想象,要培養創造能力,就需要進行再造想象的訓練。

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或事例,采用擴想、續想、聯想、假想、反想、推理等形式,放飛學生的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想象中去讀、去聽、去說、去寫。如《我的叔叔於勒》一文,學後可讓學生去想象:如果於勒以“大款”的形象出現在船上,菲利普夫婦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又如閱讀《濫竽充數》這則材料後,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那些樂師們都能伸出溫暖的雙手去幫助南郭先生,結果又會怎麼樣呢?又如學完《孔乙己》這篇小說,就讓他們結合課文中的人物寫一篇想象作文,於是就有了《孔乙己新傳》、《孔乙己開店》、《“孔乙己茴香豆”創名牌》、《孔乙己做官記》等一些新穎別致的作文題目。在這些說寫訓練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增強了,說話和寫作的水平也提高了,從而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