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本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初探
學科研究
作者:潘雪鬆
以學生為本是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在教育界的具體體現,下麵是以學生為本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的幾點感受:
一、在化學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在良好的好學學習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分小組團隊學習中,特別是分小組團隊探究實驗時,在鍛煉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還養成了友愛、合作的品德;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上講台展示自我,培養了學生組織、自律能力等。
二、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差異發展
對學生來說,每個學生都不一樣,學生之間有差異,讓好的更好,不好的得到提高,是我們每個教師的使命。
在過去的課堂中,常常被優秀的學生霸占了課堂上的話語權,優秀的學生往往就是老師的“代言人”而在現在的課堂中,我把每位學生的學習都放在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讓每位學生都生產知識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分小組學習中,有的學生學習好,可以幫助學習不好的學生知識性學習,但有的學生雖然知識差一點,但動手能力特別強,所以在分小組做化學實驗時,我會讓他們成為實驗小組的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當在他們主導下成功完成一個實驗時,可想而知他們的成就感就不是完成一個實驗那麼簡單了,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各有長處,以此為動力,他們會爭取更大的成功,從成功中體驗自我價值,這種自我認定會伴隨他們一生。
三、在他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主動發展能力
人生下來就有自我發展的巨大潛能和內在動力作為教育者,發掘和提升學生潛力,是我們的主要職責,所以我把每節化學課的主動權徹底交給了學生。例如《二氧化碳製取》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石灰廠,知道了鍛燒石灰石原理,並收集了石灰石,用自己采集的石灰石為原料做了實驗室製取二氧碳實驗,學生上網查知用貝殼可製石灰,讓學生采集貝殼並上課出示自己采集的貝殼,並提出讓學生根據自己已學知識檢驗貝殼中的碳酸鈣,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並進行實驗,學生在高昂的情緒中進入新課,小組討論用碳酸鈣和鹽酸製二氧化碳的裝置,自行設計製取了一二氧化碳這樣改變了以往學生機械的被動的課堂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個體潛力。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在興趣盎然的學習過程中,全麵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潛能,使學生發現自然,實現自針,信心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