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淡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1 / 2)

淺淡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科研究

作者:陳中海

新課改的春風已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教育是開發人的創造能力,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創新能力是新世紀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地發展學生的思維,適時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江澤民同誌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麵對新世紀的挑戰,教育必須迅速從傳統的圈子裏走出來,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在此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談一些粗淺的看法,與教育界的同仁共勉。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創新欲望

心理學告訴我們: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把學生這種潛在的需求激發出來,使之產生創新的欲望。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設計如下矛盾衝突:用直尺直接測量一個圓的周長,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生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一個圓的周長;生2: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隨後,教師甩動繩係小球,形成一個圓,問:小球運動形成一個圓,你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學生麵麵相覷,麵露難色)於是,教師抓住時機:“看來,用滾動繩繞的方法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探討出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學生一下活躍起來,並經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很快就得出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設問創境,誘發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再創造”過程,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強烈願望。

二、引導猜想,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猜想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可導出新穎獨特的思維成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勤於猜想,敢於猜想,善於猜想,鼓勵學生思考,讓他們自由想象,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一)通過猜想,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現代教學是發生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相傳輸信息的過程,因而在教育方法,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標新立異”,激發他們猜想更好的辦法。例如,計算8+98+998+9998+99998=?若采用逐項累加法,結果非常繁瑣。若引導學生猜想將8分解成2+2+2+2,然後利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進行計算,很快就得出了試題的計算結果。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通過充分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二)通過猜想,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題模式的束縛,從問題個性中探求共性尋求變異,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開拓。在數學教學中,一般可采用一題多解的訓練,培養和鍛煉思維的發散性。例如,小明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是1020米,小軍3分鍾已走255米,照這樣計算,小明到學校還需幾分鍾?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