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職機械製造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學科研究
作者:周慧
目前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新興的教育類型。在人才培養、各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等諸多方麵,都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探討。
一、中等職業機械製造教育目前情況
目前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國的1/4,日本的1/2,與德國接近,中國也一躍成為製造大國並把2020年製造業的發展目標定為力爭進入世界製造強國的行列並成為世界製造中心之一,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然而,麵對世界製造強國的競爭優勢,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國家,要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職業教育則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中職學校培養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對我國成為世界製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機械專業教育更是製造業也的基礎和核心。因此,就我國的製造業來講,要想提高整個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必須加強我國中職學校的機械教育。目前,我國很到製造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相當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待遇很中高層管理人員差不多,還有一些企業和學校合作培養機械人才,這種訂單式的培養模式對中職學校機械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中等職業機械製造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到中職學校傳授的知識過於陳舊、滯後,遠遠落後於當今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對新產品信息了解較少,沒有能及時地把握新技術的發展方向。師資力量缺乏,高新技術的發展引起高新技術人力資源的緊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力資源的流動日益市場化。優秀的機電一體化人才紛紛被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吸引,引起機電類師資數量的緊缺。另一方麵,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新興的技術產業,對教育人員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員麵臨知識更新、年齡老化等問題。培訓課程體係鬆散,不健全,機械專業是一門應用型的邊緣學科。它融合機械、電子、通訊、儀表、計算機和自動控製等多方麵的學科知識,不是機械與電子兩種技術的單混合或疊加。因此,機電一體化必然是作為嶄新的技術問世。它既不是傳統的機械技術,也不是傳統的電氣技術,有鑒於此,培訓也應建立相應完整的教學體係。教學實踐、實訓設備不足,原有的機械實訓設備陳舊,設備數量不足。實訓的項目單一,與目前的實際應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離。尤其職業技術教育側重的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踐、實訓教育內容的滯後將嚴重影響機械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學方法、手段不靈活,不能根據課程的性質靈活選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機電專業先進技術的課程。現有的課程設置也缺乏彈性,沒有設置一定比例的選修課,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不同崗位的需求。課程門數較多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衝擊了實踐教學,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