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學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2 / 2)

1.教學內容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學內容,對C層次學生一般以識記,模擬為主,而A層次學生則可適當地將多知識點綜合在一起,以理解創造為主。如教學扇形的麵積時,對C層次的學生隻要向他們講清扇形麵積計算公式的由來以及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對B層次的學生可以對他們進行轉化思想教學,了解轉化在學習數學中的作用,並把握這一方法。對A層次的學生可補充例題,通過對例題的分析解答,培養A層次學生理解創造力。

2.教學方法分層,教學目標的實現,總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學方法。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對A層次學生與B層次學生是以自學、小組討論為主,通過學生自學、質疑、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完成每節課所規定的任務。對C層次學生是以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相結合,通過學生自學,教師啟發誘導,必要的講解,學習新知,理解把握所學知識。前者是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自學,指導時采取引導著走,放開走的方法。後者則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指導時可采取領著走,扶著走的辦法,從而把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貫穿課堂始終。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絕對值方法”時,就可以分層教學,對A層次學生可以直接通過自學,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B層次學生可根據自學提綱進行自學或采取分組討論,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C層次學生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學會思考,把握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課堂提問、練習設計,評價等方麵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充分對照學生的學習反饋,開展差異性輔導

輔導是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的過程,差異性輔導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不同層次學生的重構或發展。每次的學生作業,出現的問題既有多樣的,又有個性的,麵批既能與學生作及時的交流與反饋,又能對出現的問題作具體的指出與指導。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采用專人性的麵批與輪流性的麵批相結合,力爭達到全部麵批。可以說,作業麵批是差異性輔導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之一。輔導是數學差異性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特別是生源複雜的情況下,隻有根據不同類型、具體對象開展差異性輔導,才能達到“輔優、拔中、補差”的實效,也真正會實現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都有發展的目標。

五、充分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采用差異性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正確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價值多元,尊重差異”是新課程評價的基本特征。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發展,很大程度依靠於教師的評價,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評價,不僅會扼殺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影響優等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準確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更好地推動優等生精益求精,保護學習暫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們的學習愛好,營造濃鬱的課堂民主氛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學習暫困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我。通過評價,使成績進步的學生上升到高一層次。成績退步的學生降到低一層次;從而在班級中形成競爭意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發展或相同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總之,數學教學中實施均衡發展是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實際水平出發,以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為發展目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習發展特點的一種教學實驗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均衡發展教學,較之傳統的課堂教學更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有利於學生個性能力的張揚,更有利於優等生綜合能力的發揮、也有利於較低層次學生潛在能力的伸展,使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熊家鳳.《分層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均衡發展》.

[2] 吳雨金.《淺論分層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