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標下民族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困惑與對策(2 / 3)

另外,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落差太大,銜接不好,加之高中數學教材章節之間的過渡性差,學生學起來很吃力。

(三)民族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困惑的原因分析。

最近幾年,我國高校擴招熱風勁吹,這促使全國各地高級中學特別是辦學條件比較好的省重點中學也紛紛“招兵買馬”,導致招生人數陡增。這無疑給高中教育的發展贏得了新的擴招機遇,但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這就使得不同高中學校生源質量差異愈加明顯。由於各高中硬件設施、師資力量、學校品牌、經費來源等教育資源的不同,各地區把高中分為重點中學、非重點中學、公辦高中、民辦高中等。每年高中招生時,按學校類別劃分招生批次,根據中考成績和學生誌願,從高分到低分按批次錄取。這就勢必造成重點與非重點,公辦與民辦之間的生源大戰,結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因而每年必有一批在招生中處於劣勢的高中,尤其是民族高中高中,新招的學生都是被多次篩選剩下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差,大部分組織紀律性、行為習慣表現也較差,因而產生了生源基礎或生源質量較差的學校。我校正是這樣一所生源基礎較差的民族高中。

由於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比較落後,教學資金無法滿足民族地區數學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學設備也就跟不上,這是導致我國民族地區數學教學質量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傳統的教學中,難題都是由教師講解清楚後再讓學生練習,因此學生碰到難題都習慣於等老師講,而不積極主動地想辦法去解決;在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說得少,表現的機會也少,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一種即使懂也怕發言,族地區數學教學質量較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二、提高民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深刻領會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新《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新課標下的教師不能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係傳授給學生,而應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曆知識探究的過程。

(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充分借助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打破時空阻隔,開展高水平的教師培訓,使民族地區的教師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通過“走出去,迎進來”的辦法加強校際間的聯係,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多方籌措培訓經費,依托專業教師培訓機構,為民族地區教師提供帶薪脫產培訓。

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是良好的數學專業基本功,即對現代數學知識與方法、課程內容及其現代數學背景的準確把握;另一方麵石較高的教學能力。

(三)加強“校本教研”的培訓和研究。

民族學校要吸引外來人才比較困難,所以提高本校教師的素質的有效辦法是鼓勵在職人員積極參加學曆培訓和繼續教育,特別是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新課標培訓,並在此基礎上組織骨幹教師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校本教研”要促進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加快實現校校通工程,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整合,實現網絡教學及網上辦公,滿足民族學校師生多樣化學習的需求。

由於民族高中的學生基礎差異大,因而“校本教研”應引導教師樹立“分層教學”的思想,要把分層教學思想貫穿於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去。尋找“分層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分層備課,分層作業,分類指導練習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感覺到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為此,在“校本教研”中,要研究如何組建互助學習小組,怎樣去利用“從眾效應”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感覺到自己在一天天地在超越自己。

民族地區中學要通過建立校本教研製度,創設教師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學校文化,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成長的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成就事業、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學習型組織。民族中學教師要積極在實踐中開展研究,探索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途徑,與課改同成長。

(四)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要使學生感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有無窮的奧妙,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動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高中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農村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於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愛學生,讓他們對老師有親切感。

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數學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難懂的數學符號常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抑製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妨礙了他們對知識的汲取。是在課堂上,如果師生間情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不僅給學生精深的數學知識、嫻熟的演算技能,高超的解題方法,還給與學生更多的理解、信任、關愛。對學生不是冷嘲熱諷、極盡挖苦,而是不斷的用語言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給他們創設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成功”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喜悅。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數學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

2.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

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