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術課堂海納百川

音·體·美

作者:侯心玉

美術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美術活動作為人的精神活動並不以純粹的藝術形式而存在,它還和社會文化、其他的藝術門類相關聯,閃耀著人類精神的火花,可以滿足人們多方麵的審美需求。所以,好的美術課堂,應該承載更多的文化內涵,聯係更多的相關藝術門類,方能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

一、讓生活走進美術課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展開。”用生活的經驗參與教育,是學生最為喜歡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中學美術教育不是專門培訓美術業人才,而應該是塑造和完善學生人格。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生活中的一切對他們才是最真切的和最精彩的,因此應該把生活融進美術教育教學中去。

二、讓“鄉土”走進美術課堂

近幾年來,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小學美術教育掀起了以鄉土美術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內容的熱潮。民俗文化中有苗家的刺繡、端午節的跳花、舞獅子等表演等,課堂上可讓學生將這些活動場景進行模擬,有的運用於繪畫,有的運用於布貼,有的運用於版畫,或者表達自身的觀後感受及認識,這就培養了學生實踐創作能力。

三、讓音樂走進美術課堂

美術和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音樂的美來自聽覺;美術的美來自視覺。他們同時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塗抹亮光。音樂是有聲的繪畫,繪畫是無聲的音樂。音樂與繪畫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音樂與美術是構建藝術課程的兩大門類,音樂是時間藝術、聽覺藝術,相對流動的藝術;而美術是空間藝術、視覺藝術、相對靜止的藝術,音樂與美術的結合既符合課堂動靜搭配的要求,又適應培養學生的全麵素質的要求,還能起到學科間相互促進的作用。

四、讓遊戲走進美術課堂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生動有趣的遊戲,可以營造良好的探究學習氛圍,如:在有關色彩的教學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解,學生們是很難理解的。於是我利用學校現有的條件這樣做: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的彩色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瓶內,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色的水展現在學生麵前,講什麼是“間色”?“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空瓶做演示。這樣,親身的經曆和體驗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牢記了色彩知識,學會調色方法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我們要讓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小學的美術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描線與塗色,它可以是遊戲,可以舞蹈,可以唱歌!充滿生機的課堂,學生也充滿活力,在遊戲中感到美術課帶來的快樂,從生活中尋找美、感覺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