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中小學學製的弊病,並不在於教育內容上的統一,而在於學製年限上的統一,從而導致教育任務完成上的實際不統一。由於學製年限上的統一,全國各地各種不同條件的學校,盡管有一部分是適應的,但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適應的。不適應統一學製的學校隻好用改變統一教育內容的方式去適應:條件好的學校任意增加教育內容,條件差的則任意削減教育內容。後者在全國帶有普遍性,特別是在教育思想不端正、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學校,為片麵追求升學率,他們把音、體、美等“副科”隨意削減或取消了。這種不堅持統一教育內容、違背全麵發展方針的做法,也是學製改革應解決的問題。

因此,學製改革既要改變學製年限上的“一刀切”,又要加強教育內容上的統一。為了實現這兩方麵的有機結合,在全國要推行“彈性學製”。其內涵是:在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特別是在科學文化知識基礎課統一的前提下,各地的學校都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確定自己適宜的學製年限,使全國的學製具有一定的彈性。比如,小學教學,一般學校可以六年完成,好的可以縮短為五年或四年完成,差的可以延長為七年完成。這樣既可以使條件好的學校充分利用自己的條件,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又可以使條件差的學校按照自己的現有條件,穩步紮實地學習,以保證學生質量。他們雖然是非同步學習、非同步升學,但卻完成了國家統一的教育內容,同樣培養出合格人才,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的社會效益。

任何彈性都有限度,學製年限也不能無限製地縮短或延長,既要看到各地各校的不平衡和個性,又要看到許多學校之間的相對平衡和共性,所以彈性學製的彈性也應有一個限度。根據各地的經驗,小學應以4至7年為宜,初中應以3至5年為宜,高中應以2至4年為宜;中專、職業中學、技工學校除了要學好相應階段的基礎課外,還要學好職業技術課,所以可以考慮依據相應普通初高中學學製的高限而定。

實行彈性學製,不能盲目進行,不能搞無政府主義,不能采取自由主義態度。每個學校具體實行的學製年限,都應根據本校的各種情況,本著為教育事業負責的精神,先拿出本校的意見,報請教育行政機關批準,方能實施。這個批準權可以由縣(市)級教育局行使。

實行彈性學製,就在於使學校教育盡力做到因地製宜、因校製宜、因師製宜、因生製宜。彈性學製實質上是真正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靈活學製。

(三)實行彈性學製的意義

實行彈性學製,不僅會給各地各校的教學活動帶來靈活性,而且給全國教育增強了統一性。這種靈活中有統一,統一中有靈活,就構成了教育領域的宏觀控製與微觀搞活的辯證關係。它使不同學校的學生在遵從教育規律的非同步學習中,最後達到國家統一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這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麵推動教育體製改革,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1·彈性學製有利於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現行學製,雖也在強調貫徹教育方針,但由於發展不平衡,條件差的學校為追求升學率,往往在基礎課上增加時間,結果就把體、美、勞擠掉或削弱了,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全麵發展。而實行彈性學製,使條件差的學校在基礎知識課上有了充裕的時間保證,擠壓體、美、勞的現象,也會隨之減少,有利於全麵發展。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培養目標,雖然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但實行彈性學製,也會從製度上促進教育思想的轉變端正。

2·彈性學製有利於實現中等教育的雙重發展目標

中等教育既要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又要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勞動後備力量,這就是中等教育的雙重任務。中等教育的科學文化基礎課不僅是升學的基礎,而且是學好職業技術的基礎。現在的職業中學是以壓縮基礎課增加職業課的方式,與普通中學同步修業的學製去辦的,結果使基礎課和職業課都不能學好,這不但從根本上堵塞了職業中學生升學的道路,而且也影響了就業的職業技能。現在世界上各國在解決雙重發展目標上,出現了一個共同趨勢,即普通中學加強了職業訓練,職業中學加強了基礎教育。實行彈性學製,正是適應這種趨勢以保證基礎教育質量為前提的。這樣,職業中學既可以學到普通中學同樣的基礎課程,又可以學到職業技術;既可以就業,又可以升學。在學生、家長的心理上和社會輿論上,也要有個轉變,職業中學不是“低人一等”,而是“技高一等”,這就會使更多的學生願意上職業中學,有利於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有利於實現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