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四三學製

(一)基本學製的設想

學製,是一個國家教育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對學製的改革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吸取我國曆史的和外國的經驗教訓,紮紮實實地開展研究和實驗,積極穩妥地製訂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反映出教育發展趨勢的基本學製來。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發展教育事業應當允許多種學製並存,不宜強求劃一,要實行彈性學製。但是,在多種學製中應當有一種基本的學製。為了加速普及小學教育,進一步普及初級中學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結構,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根據我國學製改革的實踐,中小學基本學製以定為五四三製(五年製小學、四年製初中、三年製高中)比較適宜。

(二)小學、初中五四製的理論依據1·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基礎教育十分重要,必須大力加強

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經濟、文化條件所提供的可能,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基礎教育工作要努力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社會主義教育要求學生要既有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良好基礎,又有個性的健康發展。三年製初中,文化知識課負擔過重,很難再安排必要的時間來進行勞動技術教育,更不用說安排必要的時間來組織課外活動、設置選修課以使個性健康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初中學製年限有必要適當延長。

2·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初中實行五四學製,更加適合當代兒童、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發展心理學認為,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而又劃分為一定階段的過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信息交流的日益廣泛,兒童、少年的身心發展呈現出提前的趨勢。這一時期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和個性健康發展的關鍵性的奠基期。教育作為一種學生心理發展過程和方向的決定性條件,必須依據學生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既要適應又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實行小學、初中五四學製,讓兒童6、7歲入學,經過5年小學的學習,到11、12歲,進入初中,再經過4年的初中學習,到15、16歲。這樣,基本上把童年期和少年期分別作為接受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的兩個階段,就能更好地安排教育內容和方法,使之符合學生正在發展的心理特點,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從比較教育學的角度看,小學、初中實行五四學製符合當今世界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

世界發達國家在教育競爭中,均延長了義務教育的年限,卻縮短了小學教育的年限,初中教育的年限延長。美國的一些地區將小學6年改為5年或4年。日本正醞釀的學製改革,也傾向於將小學6年改為5年或4年。在義務教育的結業階段,普遍重視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加強勞動技術和職業定向、職業技術教育。農村初中畢業的學生多數將直接就業或經過短期職業訓練就業,他們的素質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關係到我國全民族的素質。他們能否受到較好的職業技術教育,又直接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因此,實行五四學製是完全必要的。

(三)小學實行五年製的可行性我國是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但科學文化比較落後,普及小學教育的任務遠未完成。普及小學教育首先遇到的就是學製問題。小學的學製是五年好,還是六年好?是一貫製好,還是分段好。多年的實驗經驗表明:隻要教師基本合格,教材基本適當,五年完成現行全日製小學教學計劃和教育任務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小學五年一貫製的成功經驗,作為確定我國小學基本學製的依據。

從加速普及小學教育角度看,五年製遠較六年製為好。若將小學改為六年製,增加一個年級,不僅要增加在校學生兩千多萬,增加教職工上百萬,增加教育經費若幹億元,也會增加學生的家庭負擔,這勢必要給普及小學教育增添很多困難,推遲普及小學教育的進程。

近年來,有的大城市將五年製小學改為六年製,據說主要是因為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應當切實加以解決,以保證兒童在德、智、體諸方麵得到全麵的健康的發展。但是,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究竟在哪裏呢?大家都清楚,城市小學生負擔過重,主要是片麵追求升重點中學的升學率所造成的;有些教師水平不高,教學不甚得法,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師資水平,而不應當延長學製。如果片麵追求升重點中學的升學率問題得不到解決,即使小學學製延長到六年,也不能解決負擔過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