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別人對自己的感情負責是錯誤的。如果說一個人的幸福在另一個人的手裏,這心情猶如餐桌邊等著上菜一樣,一旦沒有你期待的那盤佳肴捧上,你會暗自埋怨主人。同樣,要自己對別人的情感負責,也是一個愚蠢的錯誤。要想使你的丈夫或妻子從你這裏得到幸福,你就會曲意迎合、投其所好,慢慢地,愛情的甜水就會釀成苦酒。因為對方的需要你不可能未卜盡知。處處善察人意的人委實不多。另外,曲意迎合會使婚姻的真實價值受到破壞,許多人就是這樣由熱愛到偽善再到反目的。真正的恩愛夫妻應該把幸福的期望值在原有的水準上降下兩碼。
(5)郎才女貌、性情一致的夫婦不一定有理想的婚姻。郎才女貌、性情一致的確不失為佳偶,但這仍然是羅曼蒂克的。即使不是,在此基礎上締結的婚姻也未必理想。心理實驗證明,男女的審美觀沒有什麼大的懸殊,那種認為男重貌女重才的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男才可以吸引女性,但男貌也能補拙;女貌能吸引男性,但女才也能補醜。一時以顯“才”捕獲美女的醜男,在嬌妻的潛意識中總留下不快的陰影。同樣,徒做花瓶的妻子在生活中也會給丈夫帶來無窮的煩惱。當然,才貌雙全的伉儷也是有的,但若再加上個“性情一致”,就屬罕見了。現實也常常為此作證:恩愛夫妻性情往往不一致,性情一致的夫婦未必恩愛。這裏有一個陰陽互補、相輔相成的道理。
(6)患難或家庭危機不一定會使夫妻關係更加親密。世上確有關係親密的患難夫妻,他們恩愛相處,為人稱道,但為數不多。研究證明,失業、家庭成員病重或死亡等往往伴隨著夫妻的離異。因為很多夫婦難以承受家庭悲劇對他們情感上的打擊,多用逃避現實的辦法來對付。
(7)好夫婦彼此不一定要坦白無私的。有此心態的夫婦,常要對方無條件地忠於自己,要求對方在心靈上沒有任何隱私。倘若偶爾心靈走私一些必會引發另一方的心靈震蕩,也勢必影響到婚姻。
(8)雙方完全信任不一定建立幸福的婚姻。一個碩士在結婚6個月後,他的朋友就注意到他的妻子經常與另一個年輕人在一起,便向他暗示他可能遇到麻煩。可他滿不在乎地對朋友說:“得了吧,我和他是多年的好朋友,他豈能人麵獸心,奪我之妻?再說,我妻子對我堅定不移,我對我妻子也堅信不移,你就甭操這份心了。”朋友指出:“這位小夥子比你有許多優越之處,少年英俊,家境又好,且生就一副惹女性喜愛的天性,涉世未深的女人是抵擋不了的。”可是,這位碩士卻對朋友的忠告全當閑談,不屑一顧。結果,沒過多久,他的愛妻向他宣布:她愛上了那位小夥子,且已發生了性關係,她要求離婚。這位未來的博士差一點兒沒暈過去。
真正美好的婚姻應有一點兒不安全感。對愛人的忠誠絕對完全信任,經常會導致對方的不忠誠,更現實的看法是,夫妻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屈從於外來的誘惑。如果你把你的愛人看得太老實了,認為對方不具有吸引力,那麼這意味著連你也無法吸引,你就不會產生對你愛人應有的尊敬、興奮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你認為你的愛人具有魅力,那你就會增加對對方的關心,從而提高婚姻的美滿度。
(9)如果婚姻失敗,離婚不一定能為雙方提供一個開始新生活的機會。尋找一個新配偶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新配偶似乎具有原配偶沒有的優點。一個男人會誇獎他的女友:“我能告訴她許多事情,但我不能跟妻子說這些。”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你和女友沒有創傷與裂痕,沒有你已學會回避的話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有著你妻子所沒有的優點。
事實上,準備離婚的夫婦如果想使生活過得美滿和諧,就總是可以挽救的,因為婚姻中值得留戀的地方有很多。何況通常來說,另選配偶並不能消除家庭矛盾,離婚後情況會更糟,因為對婚姻的不適是因為一方未能滿足對方的某些需求,婚姻破裂時不但問題未能完全解決,而且隨著配偶的離去,周圍的人也會逐漸疏遠。
不少再婚者也以自己的經曆作為經驗:“早知道這樣,我就會珍惜與原來配偶的生活了。”既然如此,何必當初呢?婚姻問題專家因此主張抵製婚姻“沒有希望”的衝動念頭。他們說,婚姻關係絕對無法繼續時應該離婚,但也應該學會容忍成功婚姻中可能存在的種種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