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1 / 2)

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

作者:易樂飛 王萍 程漢良 周向紅

摘要:針對傳統遺傳學實驗教學的不足,改革了實驗內容體係和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關鍵詞: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創新人才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與變異的學科,是生物類及農學類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遺傳學的所有理論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遺傳學理論與實踐關係密切,遺傳學的發展離不開實驗研究。遺傳學實驗不僅是遺傳學的重要基礎,而且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一項頗為成功的教改研究就提出了“以實驗為中心安排教學”的觀點,認為教學的重點不僅在於知識的掌握更在於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傳統遺傳學實驗教學依附於理論教學,實驗隻是為了驗證理論,實驗設計和教學都是圍繞著“教”而進行,學生都處於接受式被動學習,其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激發,創新思維得不到培養。上述弊端不利於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對遺傳學實驗教學的內容體係和教學方式進行相應改革。

1建立多層次、多模塊的實驗內容體係

實驗內容體係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基礎,但傳統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模塊也隻有經典遺傳和細胞遺傳實驗。因此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意識;設置經典遺傳、細胞遺傳、分子遺傳和群體遺傳實驗多種模塊,可使實驗既覆蓋遺傳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又能跟上學科發展。

1.1 減少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

按現代學科和創新人才培養要求,把遺傳學實驗由原來的課程內實驗改設為獨立的課程。增設了一些綜合性實驗項目,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多門學科或同一門學科不同知識點進行實驗。例如水產動物染色體製作實驗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水產養殖學、魚類學和遺傳學等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操作。增設了一些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查閱相關的實驗資料,綜合運用掌握的理論基礎與實驗技能,分組進行自主選擇、設計實驗方案,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例如設計一個果蠅雜交同時驗證遺傳學三大定律。在一些實驗開展前,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驗材料或者實驗方法等方麵進行創新嚐試。例如在原有的唾腺染色體製作實驗中,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資料,並嚐試製作搖蚊幼蟲唾腺染色體。創新實驗都相當成功,在實驗摸索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1.2 根據專業特點設置實驗模塊

馮九煥認為,目前的遺傳學實驗應分成經典遺傳驗證實驗和細胞遺傳實驗綜合大實驗,新增分子遺傳基礎實驗,而熊大勝認為將遺傳學實驗分為經典遺傳、細胞遺傳、分子遺傳綜合實驗必修模塊及群體遺傳實驗選修模塊較好。我們根據專業特點設置了不同的實驗模塊。由於生物技術專業在分子生物學等課程開設了較多的分子遺傳學相關內容,因此把經典遺傳、細胞遺傳實驗設為綜合必修模塊,而分子遺傳和群體遺傳實驗定為選修模塊。相反,由於水產養殖專業沒開設分子生物學實驗,所以把分子遺傳實驗設為必修模塊。在每個實驗模塊裏,都精選了一些典型的實驗項目。

1.3 根據專業特色開設不同的實驗內容

原來所有專業都開設一樣的實驗內容,既不能體現出專業特色也不符合專業發展,現在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開設不同的實驗內容。如根據水產養殖專業特點,開設了搖蚊幼蟲染色體製作、水產動物染色體製備和鰟鮍微核觀察等實驗。分子遺傳實驗對象也因不同專業進行了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