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責任、勤奮、恒心——掌控工作的三大法寶(2)(1 / 2)

法國有個叫卡爾·威特的人,孩提時,鄰居們都在背後說他是個白癡。他父親也傷心地說:“上天為什麼給了我這麼個傻孩子。”盡管如此,父親還是耐心地教他學說話、認字,用大自然的動植物啟迪他的智慧。結果,他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4歲發表數學論文,被授予博士學位,16歲被聘為柏林大學教授。

日本著名林學博士本多靜六說:“我年輕時,腦子很不好,以致連中學都沒考上。希望破滅後,我企圖跳海自殺,幸而被人救起。從此,我便發奮學習,並在大學兩度榮獲了銀表獎。”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勤奮可以克服一切障礙。”隻要勤奮努力,就能戰勝遺傳的缺陷,克服自身的弱點。天資聰敏者的優勢,往往隻在某個方麵。而所謂素質差,也僅僅是指某個方麵。隻要進行反複訓練,勤奮努力,就能消除這方麵的差距,有所作為。

美國哈佛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指出,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否獲得成功,智商的高低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許多事實已經證明,不少獲得重大成就的人,智商其實並不高。他們的成功,主要靠後天的勤奮努力。愛因斯坦說:“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這句話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一個人如果想成功,他必須把自己全部的熱忱都投入進去。正是熱忱,在科學、藝術和商業領域造就了無數的奇跡。對個人而言,成功與失敗的分界線往往在於:有的人憑著熱忱全身心地投入,而另一些人卻不專心致誌。

一切天才的作品,其中都會隱藏著一種和諧、神秘的氣息,它讓後世的讀者在麵對這些作品時,能夠把他帶入這些作品在最初創作時作者所處的那種情境。而所以能夠如此,正是憑借了創作者的熱忱。

著名的人壽保險推銷員法蘭克·派特這樣講述自己的經驗之談:“當時是我剛轉入職業棒球界不久,便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因為我被開除了。我的動作無力,因此球隊的經理有意要我走人。”

“本來我的月薪是175美元,離開之後,我參加了亞特蘭斯克球隊,月薪減為25美元。薪水這麼少,我做事當然沒有熱誠,但我決心努力試一試。待了大約10天之後,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隊員把我介紹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我的一生有了一個重要的轉變。因為在那個地方沒有人知道我過去的情形,我就決心變成新英格蘭最具熱誠的球員。為了實現這點,當然必須采取行動才行。

“我一上場,就好像全身帶電一樣。我強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雙手都麻木了。記得有一次,我以強烈的氣熱衝向三壘手,那位三壘手嚇呆了,漏接球,我就盜壘成功了。當時氣溫高達華氏100度,我在球場奔來跑去,極有可能中暑而倒下去。第二天早晨,我讀報的時候,興奮得無以複加。報上說:‘那位新加進來的派特,無疑是一個霹靂球員,全隊的人受到他的影響,都充滿了活力。他們不但贏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場比賽。’”

目前,他是人壽保險界的大紅人。不但有人請他撰稿,還有人請他講敘自己的經驗。他說:“我從事推銷已經30年了。我見到許多人,由於對工作抱著熱誠的態度,使他們的收入成倍數地增加起來。我也見到另一些人,由於缺乏熱誠而走投無路。我深信唯有熱誠的態度,才是成功推銷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熱誠對任何人都能產生這麼驚人的效果,對你我也應該有同樣的功效。所以,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熱誠的態度,是做任何事必需的條件。我們都應該深信這一點。任何人,隻有具備這個條件,都能獲得成功,他的事業也必會飛黃騰達。

勤奮是一種境界

幾千年前曾有位國王說過:工作勤奮的人應該和自己平起平坐。

通往榮譽寶殿的必經之路是勤奮。這句話是古羅馬皇帝在臨死前說的話。當時,所有的士兵都聚集在他的身邊。

羅馬人的箴言就是勤奮與功績,這也是他們征服一切的秘訣。而那些立過戰功的將軍也終歸要回家務農。

當時的古羅馬對農業生產很重視,因此,他們被稱為最優秀的農業家。古羅馬一直推崇的是勤勞的品質,這才使整個國家變得強大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在開始就要成功的人,他們可以成為與眾不同的人,但是卻沒能成為英雄。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他們不想付出成功所需要的代價。他們渴望抵達輝煌的高峰,卻不希望行走艱難的階梯;他們希望勝利,但是不願意參加戰鬥;他們盼望成功路上一切都順利,但不希望有任何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