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拒絕浮躁腳踏實地,養成認真工作的風格(1)(1 / 2)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茫然不安,讓我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

在浮躁的心態下,做什麼事情總是淺嚐輒止,看書一掠而過,做事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希望魚與熊掌能夠兼得。但是事實上,這種浮躁的心情對你的成功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成了你的絆腳石。因為浮躁,你把應該冷靜思考問題的時間放在自尋煩惱、患得患失上。要掌控你的工作,一定要踏實嚴謹,切忌心浮氣躁。

心浮氣躁會把成功趕跑

張某是某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幹部。有一次,他主動找到心理醫生講述自己的苦悶:“我近一年來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闖蕩一番,總覺得在我們那個破單位呆著憋悶得慌。看著別人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我心裏慌啊!以前我也曾炒過股,倒過一些貨,但都是賠多賺少。我去摸獎,一心想摸成個萬元戶,可結果花幾千元連個響都沒聽著,就沒有影了!後來我又跳了幾家單位,不是這個單位離家太遠,就是那個單位專業不對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個合適的工作太難了!後來聽說某人很有錢,於是寫了信去,說自己好困難,可他們連信也沒回,氣得我去信大罵了一頓,講些威脅的話,準讓他們惶恐。為此我心裏也確實感到失衡,但這種惡作劇讓我解恨呀!反正,我心裏就是不踏實,悶得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產生浮躁的主觀原因是人與人間的攀比。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的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個人奮鬥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從而失去自我。然而,當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時,就會對家人、朋友甚至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

浮躁是當前普遍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理,但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麼事都沒有長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

浮躁心理通過調節是可以得到緩解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立長誌,而不是常立誌

這點對於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立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誌要揚長避短。立誌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麼掙大錢,就想做什麼。這種立誌者多數是要受挫的。應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二是立誌要專一。俗話說“無誌者常立誌,有誌者立長誌”。立誌不在於多,而在於“恒”。要防止“常立誌而事未成”。

2.重視個人的行為習慣

首先,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台演講,應先準備講稿。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怎麼做?希望什麼結果?”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其次,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兒一點兒分開做,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積累到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有針對性地“磨煉”

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如:“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隻要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4.用榜樣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首先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用榜樣如古聖先賢、科學家、發明家、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人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

改掉浮躁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