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機會隻會垂青你一次,你並沒有下一次選擇的機會。不要總說“下一次我一定做對”,在第一次的時候就把它做好吧。不能將工作一步做到位,隻會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對你對公司都不會有什麼好處。相信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你可以一次就做好。要想掌控你的工作,那就一次就做對吧,重新返工的代價太大了。而且,你不一定會有下次機會。
一開始就想好如何去做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農民比賽誰的土豆窩挖得直。說好之後,A農民就拿起工具開始行動。他是怎麼做的呢?挖第二個土豆窩的時候和第一個對齊,他以為這就是最妥當的方法,誰知,等到他挖完了一行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土豆窩已經向一邊傾斜了很多。
這個時候,B農民剛剛拿好工具,他先在田的另外一頭插上了一根長長的竹竿,然後開始不緊不慢地挖起窩子來。不多時候,一條筆直的土豆窩線便出來了。
A大惑不解,和B交談起來,B告訴他,在開始行動的時候,他先仔細考慮了究竟什麼叫直,怎麼才能挖得直。他得出的結論是從田地這邊到田地那邊定好的一段筆直線段,單單兩個土豆窩子是直的是不行的,於是他便在田那邊豎起一根竹竿,照著竹竿的方向挖,一發現微妙的偏差,便開始調整。他評論A的方法說,看著前一個土豆窩決定第二個土豆窩的位置,如果第一個有所傾斜,第二個就會跟著傾斜,這樣就越來越斜了。
一個簡單的挖土豆窩子都可以有這麼大的學問。你做事又是怎樣的方式呢?
B農民在做事之前,一定先弄清目的。弄清目的,便可以為自己的行動設計出最有效率的方式。思考了之後再去做,你會發現,你做事情的效率增長很多。
湯姆·布蘭德,在32歲時升為福特公司的總領班,成為福特公司最年輕的總領班,要知道在福特公司這個人才濟濟的“汽車王國”裏,這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湯姆·布蘭德20歲進入工廠的時候,就想在這個地方成就一番事業,他並沒有像很多年輕人那樣迫不及待地尋找一切可以晉升的機會,相反,他首先清楚了一部汽車由零件到裝配出廠需要13個部門的合作,而每個部門的工作性質不盡相同。他決心要對汽車的全部製造過程形成一個深刻的認識,所以,他要求從最基層的雜工做起。雜工的工作就是哪裏有需要就到哪裏工作,經過一年的認真工作與思考,他對汽車的生產流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之後,湯姆申請調到汽車椅墊部工作,在那裏他用了比別人更少的時間就掌握了做汽車椅墊的技能。後來又申請調到點焊部、車身部、噴漆部、車床部去工作。不到五年的時間,他幾乎把這個廠的各部門工作都做過了。
湯姆的父親對兒子的舉動十分不解,他問湯姆:“你工作已經五年了,總是做些焊接、刷漆、製造零件的小事,恐怕會耽誤前途吧?”“爸爸,你不明白。”湯姆笑著說,“我並不急於當某一部門的小工頭。我以整個工廠為工作的目標,所以必須花點時間了解整個工作流程。我是把現有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利用,我要學的,不僅僅是一個汽車椅墊如何做,而是整輛汽車是如何製造的。”
當湯姆確認自己已經具備管理者的素質時,他決定在裝配線上嶄露頭角。湯姆在其他部門幹過,懂得各種零件的製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優劣,這為他的裝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沒有多久,他就成了裝配線上的靈魂人物。很快,他就升為領班,並逐步成為15位領班的總領班。
湯姆一開始就很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是,他沒有一蹴而就,而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從底層做起,把自己的根基打牢,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
如果缺乏事前思考的習慣,每次一有了任務就急於去完成,就會每次都付出很多,收獲很少。因為,這樣總是會走一些彎路,很多時候不得不重新進行,害得自己總是匆匆忙忙的。如果你屬於比較善於思考的類型,總是把工作分成幾部分,經過慎重考慮後再著手進行,這樣工作起來會輕鬆很多,而且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