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摒棄驕傲情緒,孤芳自賞會付出慘重代價(1)(1 / 2)

驕傲的人喜歡過高地估計自己,隻關心自己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他們在交往中通常表現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氣淩人,高興時手舞足蹈、滔滔不絕,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而且不願和自認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驕傲是前進路上一個最大的阻力。它總是慫恿人對鏡自賞、洋洋得意,使自我感覺超過了現實。這種虛幻的良好感覺是無知、偏狹和傲慢的同行者,是和積極進取、樸實和謙恭完全背道而馳的。這種錯誤的思維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在傷害你自己——它使你遠離現實,阻止你達到完美和正直。要掌控你的情緒,就要拒絕過分驕傲的內心,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

拒絕過分驕傲的內心

生活中,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每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樣樣精通,所以,人人都可在某些方麵成為我們的老師。當自以為擁有一些才藝時,你要記住,你還欠缺許多方麵的知識。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定不要自命清高、狂傲自負,不然,成功將與你無緣。

驕傲的人通常是相當自恃、有野心和難以相處的,而且對自己的成就感到相當的得意,盡管他們表現得很有自信,但是他們仍然會對形勢估計不足而犯下大錯。一個驕傲自負的人常會認為,世界上如果沒有了他,人們就不知該怎麼辦了。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這樣的人總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因為驕傲,他們失去了為人處世的準繩,結果總是在驕傲中毀滅了自己。

傲慢自負的典型人物,當推東漢的禰衡。

禰衡很有才華,但性情高傲,總是看不起別人。當時,許都是新建的京城,賢人達士從四麵八方向這裏彙集。有人向禰衡說:“你何不去許都,同名人陳長文、司馬伯達結交呀?”禰衡說:“我怎麼能去同賣肉打酒的小夥計們混在一起呢?”又有人問他:“荀文若、越稚長將軍又怎麼樣呢?”禰衡說:“荀文若外貌長得還可以,讓他替人吊喪還行;越稚長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讓他去監廚請客。”

禰衡和魯國公孔融及楊修比較友好,常常稱讚他們,但那稱讚卻也傲得可以:“大兒孔文舉,小兒楊祖德尚可,其餘的都是庸碌之輩,不值一提。”禰衡稱孔融為大兒,其實他比孔融小了將近一半的年齡。

孔融很器重禰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廷推薦之外,還多次在曹操麵前誇獎他。於是曹操便很想見見禰衡,但禰衡自稱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見曹操,反而說了許多難聽的話。曹操十分惱怒,但念他頗有才氣,故不願貿然殺他。但後來,禰衡屢次侮辱曹操及他手下官員,最後曹操用計使祚衡終被殺。有一個成語叫“虛懷若穀”,意思是說,胸懷要像山穀一樣虛空,這是形容謙虛的一種很恰當的說法。隻有空,你才能容得下東西,而自滿是指除了你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東西。

謙虛是一種美德

雖說“夜郎當自大”,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把握好“自大”的分寸。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要明白,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謙虛的美德,有許多這方麵的格言警句啟迪後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麵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被後人超過。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其他方麵的研究成果,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然而,就是像他這樣的偉大人物還是在有生之年不斷地在學習、研究。

有人問愛因斯坦:“您老可謂是物理學界成就非凡的人才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然後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然後對那位年輕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