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杯難咽的苦酒,但無論如何,每個人都必須時時品嚐它。孤獨並不僅僅指獨自生活,也並非意味著獨來獨往。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並不一定會感到孤獨;而置身於大庭廣眾之下,也未必就不會有孤獨感的產生。事實上,隻要你對周圍的一切缺乏了解,隻要你和身外的世界無法溝通,你就會體驗到孤獨的滋味。要掌控你的情緒,就須適時遣散孤獨,在寂寞中尋找快樂的天堂。
孤獨會讓你顯得格格不入
杜先生今年27歲,過著單身生活。他自稱,從17歲開始大約到21歲這個階段,他感到非常孤獨。尤其是在雨天或晚上的時候,他一個人躺在房間裏,強烈渴望有一個伴侶。幾乎每個晚上他都會不由自主地哭泣。雖然他感覺很痛苦,卻不願家裏人覺察到,連哭泣都盡量做得無聲無息。
他非常苦悶,總覺得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他覺得許多人素質太差,低俗、自私……而周圍的人也同樣認為他清高、自負、好表現,而不願搭理他,經常挖苦他。
杜先生很孤獨,他不知道自己該隨波逐流呢,還是繼續保持獨特的個性?他現在遠離家鄉,在外地城市裏做著一份僅夠養活自己的工作,沒有愛人,也沒有朋友,經常發愁,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
有些人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閉內心,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中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而把因此而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隔離、孤單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我們內心的孤獨從何而來?為什麼有的人身處鬧市卻覺得已經被世界拋棄,而有的人固然孑然一身卻生活得充實而富足?
孤獨是由於自己與他人的空間距離或心理距離(後者的作用更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通訊手段的應用已經使空間無法成為阻礙人們交流的鴻溝了)而感到交流困難,由此產生的心理障礙,嚴重者將最終導致抑鬱症。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經曆、體驗和意識,當一個人過於沉浸在自己的意識中,渴望自己的內心被他人理解又發現很難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便產生了精神上的孤獨。
孤獨的人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很自卑,對自己的主觀評價過低,覺得別人都將不願意與自己交流,為了滿足自己維護與保全自尊的主觀願望,他們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將自己封閉起來,最終自陷孤獨境地。
有的人恰恰相反,很自傲,對於自己的主觀評價過於高了,認為身邊的人都過於平庸而不配與自己交往,其結果隻能是落得個孤芳自賞,陷入孤家寡人的境況。
還有一種人,他們認為自己是弱勢的一方,於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麵都“自覺”地認為自己將是受嗬護受照顧的,如果缺乏了主動的關心和照顧,他們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一麵便展現了出來,覺得別人都沒有理會自己,從而陷入了孤獨。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不能忍受長期的孤獨的,但是,有的人自己將自己推到了孤獨的境地。
還有一種孤獨是有思想的人才能體會的,這種孤獨是我們的文明帶給我們的,一個人,當他的人性開始萌發、靈魂開始蘇醒時便有了希望有人理解傾聽的願望。當人性發展得更豐滿,心靈飛舞得更高遠的時候,便轉為希望一種心靈的默契了,但是,這樣的默契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於是,孤獨來到了。這類的孤獨是人生的獨特景致,可能導致人們深刻的思索、靈感的閃現、認識的飛躍。有思想的人們並不害怕孤獨,他們在孤獨的風中飛翔得更加高遠,去認識人生豐碩壯美的另一片風景。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患上孤獨症。
孤獨是現代人的通病
孤獨,這是一個灰色的字眼,好像人人都不願意惹它。然而孤獨又是那樣的普遍。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孤獨的時候。而對有些人來講,孤獨好像如影相隨,揮之不去。
一般來說,孤獨是一種人們不願接受的狀態,它給人帶來的是種種消極的體驗,如沮喪、失助、抑鬱、煩躁、自卑和絕望等,因此孤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據統計,身體健康但精神孤獨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數量要比那些身體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數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獨所引起的死亡率與吸煙、肥胖症、高血壓引起的死亡率一樣高。
孤獨和孤立的含義是不同的。孤獨是個體對自己社會交往的多少和質量好壞的感受。對孤獨感的這種界定,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有些人雖然遠離人群,生活卻感到非常快樂而一些人盡管被人群所包圍,而且經常與他人交往,卻體驗著孤獨。
毫無疑問,有的人天生就需要獨處的時間比別人長一些。而且在跟上匆匆的時代腳步的同時,我們發現會逐漸在各種各樣的熱潮中迷失自己。下海熱,出國熱,買房熱……我們拚命地賺錢、消費,再賺錢……弄得身心疲憊。什麼才是我們所追求的?這時候我們更要能經常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的冷靜,才可以知道人生真正的方向。